当前的位置:泉州汽车网 >> 新闻中心 >> 古韵润童心 红脉映成长 | 青岛大学文传学子赴郯城县大尚庄小学支教 >> 正文
7月16日,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带着知识与热忱,在省派第一书记驻村小学——郯城县红花镇大尚庄村小学展开了一场浸润童心的爱心支教活动,受到全体师生的热情欢迎。
诗意解码,唤醒千年情感共鸣
在“诗韵千年——解锁古诗词中的情感密码”课堂上,卢瑶老师化身引路人,带领孩子们成为敏锐的“诗词侦探”。从李白笔下的“思乡月”到王维诗中的“折柳别”,孩子们在经典意象中捕捉跨越千年的情感脉搏。随后的创作环节,五感法、扩句法等写作技巧点燃了想象力,稚嫩的笔尖下,“草原”披上了“绿袍”,“月亮”化作了“夜空的月饼”。当“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诵读声在教室回荡,传统文化的光芒,悄然点亮了每一双渴望发现美的眼睛。
红脉传承,故事激荡爱国情怀
“红脉永续——续写精神传承”课堂上,于欣彤老师以“小故事讲大历史”为钥,借助红色绘本等生动载体,将建党历程、长征精神等厚重篇章娓娓道来。课堂巧妙融入当地丰厚的红色资源,不仅传递了知识,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炽热的爱国种子,为此次支教注入了澎湃的红色力量,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少年心中生根萌发。
甲骨探秘,方寸之间启迪智慧
裴斐老师引领孩子们踏入“金石启智——认识甲骨文”的神秘世界。从古老文字的起源、惊世发现到独特魅力,课堂化身为探索乐园。当神秘的甲骨符号呈现眼前,孩子们天马行空的猜想此起彼伏,猜中的欢呼雀跃,未猜中的也笑声满堂。这堂趣味横生的文化启蒙课,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观察力与想象力,更在方寸甲骨间,悄然培育起对文化根脉的认同与自豪。
此次支教活动,作为我校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赴“第一书记”帮包村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校依托专业优势、精准对接乡村教育需求的生动实践。文传师生以精心设计的课程为桥梁,让古诗词的悠远韵味、甲骨文的千年智慧,汩汩流入乡村孩童的心田。这既是为乡村孩子打开了一扇眺望广阔文化天地的窗,更让文化传承的薪火与红色基因的旗帜,在充满活力的互动中焕发出时代新生机。(通讯员刘洋)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WWW.QZQC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泉州汽车网、大泉州汽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