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汽车网 >> 新闻中心 >> CCAF第二十八届当代中国建筑论坛筹备会暨高端学术论坛在青岛理工大学召开 >> 正文

CCAF第二十八届当代中国建筑论坛筹备会暨高端学术论坛在青岛理工大学召开

发布时间:2025-07-22 17:43:36 来源: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曲顺通讯员刘超耿雪川王中帅青岛报道

7月19日上午,由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组委会、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主办,青岛市勘察设计协会协办,CCAF第二十八届当代中国建筑论坛筹备会暨高端学术论坛在青岛理工大学市北校区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

本次受邀出席的嘉宾有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韩冬青,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孙一民,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孔宇航,福冈大学教授赵翔,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李振宇,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绍森,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沈中伟,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黄勇,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魏春雨,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谭刚毅,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杨毅,青岛北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徐达,青岛市勘察设计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贵成,以及承办单位青岛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苗吉军,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师生代表,行业设计师等二百余人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总召集人、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名誉院长王兴田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青岛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苗吉军首先致辞,对前来进行学术交流的各位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亲切的问候,苗吉军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并希望通过本次筹备会及后续高端学术论坛的持续推进,进一步凝聚各方智慧,推动建筑创作与城市更新、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为新时代城乡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青岛市勘察设计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贵成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论坛对行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强调青岛本土建筑界应积极把握存量更新时代机遇。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总召集人王兴田回顾了自1984年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成立以来41年发展历程,向为中国建筑创作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建筑家和学者表示了崇高的敬意。

本次高端学术论坛共进行六场学术讲座及一场圆桌论坛。上午的议程中,东南大学韩冬青教授以《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的形态学基础》为题开启首场演讲。韩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提出设计应摆脱专业割裂的传统观念,走向“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他强调将城市视为动态演进的有机体,通过研究城市肌理、空间序列和建筑形式的互动关系,实现建筑与城市的协同生长,为存量时代的建筑创作提供了系统性思维指导。

华南理工大学孙一民教授带来的《系统与整合:更新转型期的“精明营建”》则针对城市大型复杂工程的战略性、综合性、长期性挑战,构建了理论、技术与实践一体的创新体系。孙教授指出,在存量更新背景下,传统粗放式的建设管理模式已难以应对当前城市发展的复杂需求,必须建立“系统整合”思维,通过多学科协同、全周期管控和动态适应性策略,实现城市更新的“精明营建”。该理论为新时期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湖南大学魏春雨教授在《地方·知觉—地方建筑的当代适应性》讲座中,探讨了建筑如何兼顾学科独立性与社会性。他通过一系列富有地域特色的实践案例,展示了如何将传统建筑原型转化为现代设计语言,致力于挖掘建筑类型与原形的深层潜力及当代衍生图示语言,形成“地方知觉”,并诗意性的融入当代城市营造活动之中。

下午的讲座同样精彩纷呈。福冈大学教授赵翔以《SlowDesign—慢设计:接受社会和历史的检验》为题发表演讲,提出了“慢设计”这一概念。赵教授以福冈大学校园规划中的两个设计案例进行探讨,提出慢设计的六个特点,同时强调在建筑整体性设计的前提下,建筑师全程参与的重要性。

随后,同济大学李振宇教授在《线与面—共享建筑创作的路径与场所表达》讲座中,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提出了共享建筑学4.0“多就是少”的理论,提出共享建筑学不仅是一种建筑观更是一种方法论,强调当代建筑应积极回应共享经济背景下的社会转型需求,也为城市更新语境中的设计创新提供了新的思维范式。

厦门大学王绍森教授以《设计结合存在—都市与建筑遗产的活化利用》为题发表演讲。从漳州古城到厦门大学国光楼改造,他以建筑实践阐释了文化遗产的活化与保护,强调当代建筑创作应当超越形式与功能,回归“场所精神”的本质思考。王教授不仅深入探讨了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专业路径,更彰显了建筑师弥足珍贵的人文情怀与使命担当。

圆桌论坛由孔宇航教授主持,与会专家从多角度出发,就存量语境下的建筑创作进行了深入探讨。谭刚毅院长提出,建筑创作需结合现代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以提升智能化水平。杨毅院长结合论坛主题提出了理念拓新、技术拓新、价值观拓新的观念。徐达副董事长则强调,建筑创作应回应时代需求,拓展创新路径,推动跨学科合作。沈中伟院长强调,建筑教育应更新知识体系,强化价值判断与社会责任感。黄勇院长认为,建筑设计应超越功能需求,融入文化记忆和社会参与,平衡多元价值。最后,孔宇航教授总结道,建筑学科应在保持“纯粹性”的同时,积极适应时代变化,在应变中拓新,探索具有可持续性和社会价值的创作路径。

7月20日上午,与会专家在府新大厦会议中心召开第二十八届当代中国建筑论坛筹备会,就论坛的召开日期、主题以及参与人员等相关事宜进行讨论。会上,与会专家围绕建筑创作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批判性展开了深入研讨,同时一致认为应当重点吸纳青年建筑师参与,为论坛注入创新活力。

据悉,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CCAF创立于1984年,其前身是现代中国建筑创作研究小组,是全国最具规模的非官方建筑学术团体,以平等、民主、纯学术为宗旨。通过二十多届的运作和实践,推动了我国建筑创作的繁荣,活跃了建筑创作的气氛,对我国建筑创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建筑界享有良好的声誉并具有广泛的影响。

本届论坛以“应变、拓新—存量语境下的建筑创作”为主题,聚焦城市更新与既有建筑改造,邀请建筑、规划、遗产保护等方面专家,探讨功能活化、历史文脉转译、空间性能提升等议题,探索存量时代建筑创新范式,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交流平台。

猜你喜欢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WWW.QZQC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泉州汽车网、大泉州汽车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