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汽车网 >> 新闻中心 >> 邻里暖宴·代际情融——铁心桥街道代际家宴搭起互助桥存储社区温情 >> 正文
“此道八宝粥为我们这一代人之所爱,既暖胃又养身。如今将其传授给孩子们,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期望这份邻里情谊能代代相传。”72岁的李爷爷边示范边微笑着说道。7月,由铁心桥街道民生服务办公室、定坊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主办,雨花台区养老服务互助时间平台、铁心桥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承办的“银龄暖阳”系列活动之“邻里暖宴・代际情融”家宴专场,于定坊社区食堂温情举办。活动以家宴为媒介,搭建起代际沟通的桥梁,更使“互助时间”理念深入社区居民心中。
活动现场,15位60岁以上的社区老人与6名儿童代表、5名低龄志愿者围坐一处,认真聆听孙爷爷讲述铁心桥的历史。“你们如今所见的秦淮新河,并非天生如此宽阔、平稳。”孙爷爷指着照片中的河道,目光炯炯,“上世纪70年代,南京城担忧洪涝灾害,政府决定开挖这条新河,将秦淮河的水引入长江。彼时我们定坊社区名为‘定坊村’,全村男女老少皆投身工地。新河挖通当日,全村人皆前往河边观看,河水奔腾而过,众人心中甜似蜜糖——此河能够守护我们的家园!”
聊罢新河,孙爷爷又与众人谈及定坊的故事,“你们定然想不到,数十年前的定坊村,仅有一条泥巴路,下雨时自行车都会深陷其中。”“变化始于2000年之后。”孙爷爷语气中满是感慨,“政府开展旧城改造,我们乔迁新居,泥巴路
变为柏油路,路边安装了路灯,还建成了健身广场。后来社区设立了养老服务中心,我和老友们能够在那里下棋、写书法。”
了解了街道的往昔故事,年轻人亦为“老朋友们”带来了新鲜事物。本次活动邀请中国移动的志愿者为老人们讲解智能手机的操作。此时,小朋友和低龄志愿者化身为“老师”。“王爷爷,您在此处点击一下,健康码便会显示出来,日后前往医院、超市都极为便捷。”小朋友们从微信视频通话、手机支付、线上挂号,到识别诈骗链接、调节字体大小,逐项为老人进行讲解演示。低龄志愿者则在旁协助记录,将每位志愿者的服务时长实时上传至养老互助时间平台——这意味着,此刻付出的1小时,未来可兑换等值的养老服务。
从“邻里记忆展”中的老照片故事,到“代际共厨”里的厨艺传承,每个环节皆洋溢着互助的温情。“高龄老人传授‘家常怀旧餐’的制作方法,低龄老人设计‘活力缤纷煲’,青少年进行创意摆盘,实则均为‘时间互助’的体现。”街道依托雨花台养老互助时间平台,对志愿服务时长进行量化记录,志愿者参与本次家宴服务的时间,可存入“互助时间平台”,未来可兑换等值的养老服务。这种“今日我助你,明日他助我”的模式,使社区养老由“单向帮扶”转变为“循环互助”。
据了解,铁心桥街道正致力于打造“互助服务圈”,以定坊社区为试点,整合养老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资源,让居民在参与代际共厨、歌友会等活动时积累服务时间,当老人需要陪伴、代购、家政等服务时,可凭借“时间积分”兑换相应帮助。
“老歌新唱时,张爷爷教我们演唱《团结就是力量》,讲述他年轻时的故事;我们教爷爷奶奶演唱《种太阳》,他们学得十分认真!”少先队员小林的话语道出了代际互动的魅力。在“代际歌友会”环节,老少同唱《明天会更好》,歌声中不仅蕴含着岁月的回忆,更饱含着互助同行的期许。
家宴虽短暂,但“互助时间”的理念已悄然融入日常生活。接下来,街道将扩大“互助服务圈”的覆盖范围,通过技能交换、时段互助等形式,让更多居民参与其中,使社区成为“老有所养、少有所学、邻里相帮”的温馨大家庭。
从一餐一饭的陪伴到点滴服务的积累,铁心桥街道正以“互助时间”编织起一张代际共融的社区网络,让每一份付出皆有回报,每一份温暖皆能传递。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WWW.QZQC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泉州汽车网、大泉州汽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