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汽车网 > 泉州汽车新闻 > 生活快报 > 正文

【泉民开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场宣讲即将开播

时间:2021-03-30 08:50:33  来源:泉州汽车网  作者:泉州汽车网

“泉民开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场宣讲即将开播

学习身边典型 感受榜样力量

扫码进入泉州通

扫码进入无线泉州

明日上午,“泉民开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场宣讲将通过泉州通、无线泉州、泉州网和泉视界等渠道播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习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引导全体人民自觉践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这些年,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泉州涌现出一批充满时代感、饱含正能量的先进个人和集体,他们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成为弘扬社会正能量的标杆。5位来自基层一线的主讲嘉宾讲述了榜样故事。

收看时间

3月31日

上午10:00

收看方式

1. 通过手机APP观看。

(1)泉州通

(2)无线泉州

2.通过网站链接观看。

(1)泉州网

http://app.qzwb.com/zbqz/index.jsp?bh_zt=411

(2)泉视界

https://www.qztv.cn/index/Live/livelist.html#

(图片 陈晓东 摄)

永不凋谢的“马兰花”

主讲嘉宾:李伟杰(永春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当永春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李伟杰饱满深情地说到这里,大家眼前浮现出一位身上插满医疗管线的老人,在生命最后一刻,仍忘我工作的场景。这位老人就是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全军挂像英模、咱们泉州永春人林俊德将军。虽然林将军已离开我们9年了,但他的英模事迹仍在神州大地流传。

1938年3月,林俊德出生在永春县介福乡紫美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15岁那年,父亲去世了,他一度因贫寒而辍学。靠着政府的助学金,他上完了中学和大学。

1955年,他从永春介福乡信用社借了50元钱,加上永春一中20多元的路费补助,到浙江大学求学。祖国改变了他的命运,因此,在1960年大学一毕业,他毅然走进“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的核试验基地,从此隐姓埋名、默默奉献,把青春、生命献给了大漠边疆、献给了国防科技事业。

位于“死亡之海”罗布泊腹地的这座核试验基地,有着一个美丽的名字——马兰。马兰能在最贫瘠的土地上绚烂绽放。年仅23岁的林俊德被任命为首次核试验机测压力自计仪项目组组长;26岁时,自主创新研制出钟表式压力自计仪。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周恩来总理在电话里谨慎地问负责核爆炸试验工作的张爱萍将军,凭什么说这是一次核爆炸而不是一般的化学爆炸?现场指挥帐篷里顿时一片肃静。恰好此时,林俊德匆匆赶来报告:“冲击波的数据已拿到,从记录的波形和数据证明,这次爆炸是核爆炸。”

满怀强军报国之情,林俊德参与了我国全部45次核试验,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成果丰硕。

2012年5月,在得知自己身患胆管癌时间不多之后,林俊德拒绝了可能导致他再也无法坐到办公桌前的延长生命的手术方案,以顽强的意志,奏出了一曲令人震撼的生命绝唱。

“我不能躺下,一躺下就起不来了。”2012年5月29日,病情突然恶化的他意识到自己来日无多,拒绝了医院延长自己生命的最后努力,强忍剧痛坚持下床工作。在生命的最后3天中,这位75岁的科学家与死神展开了一场争分夺秒的赛跑:整理电脑资料,批改科研论文,召集课题组成员交代后续科研任务……对于自己的后事,院士只说了一句话:把我埋在马兰。

对林俊德来说,有许多事,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我是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培养成长的,我要对得起他们。”

林俊德将军的事迹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他被评为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林俊德将军的颁奖辞,也是他壮美一生的真实写照。

2013年,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追授林俊德“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荣誉称号。2018年,经中央军委批准,增加林俊德与张超为全军挂像英模。2019年9月25日,林俊德入选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个人名单。(记者黄墩良)

诚信为本 品质至上

主讲嘉宾:宋长镇(盼盼食品集团董事长助理)

今年1月份,我市盼盼食品集团总裁蔡金钗被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评为2020年“诚信之星”。他秉承诚信为本、品质至上的企业精神,不计成本保证防疫物资供应,为全国疫情防控作出突出贡献。泉州作为我国“民营经济大市”,企业经营比拼的究竟是什么?一个企业家最重要的品质有哪些?盼盼食品集团董事长助理宋长镇,分享了盼盼多年来诚信为本、品质至上的经营故事。

“闽南有句很出名的话,叫爱拼才会赢。而在董事长蔡金垵看来,拼的不仅是拼勤劳、拼智慧,更重要的是拼诚信,拼口碑。”宋长镇说,从进入盼盼的第一天起,董事长如“大家长”一样经常告诫他“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一个人不讲诚信不会走得太远。”

蔡金垵董事长和蔡金钗总裁兄弟从小就是在“诚信”的家风中熏陶成长的。小时候,他们家里很穷,父母亲靠贩卖农副产品来养活一家八口人,还常常要向邻里借钱。但妈妈一直告诫他们,“有借要有还,找人借钱要记在心”。父母从小的谆谆教导也将忠孝廉节、诚信仁义深深刻进孩子的心里。

1996年,两兄弟一起创办了盼盼食品,在打造企业文化时,他们就把“诚信正直”放在第一条,后来企业的发展也证明着,诚信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制胜法宝,是企业航行市场的压舱石。

2005年,“盼盼法式小面包”一经上市就迅速火遍全国,产品供不应求,甚至出现了经销商连夜排队蹲守工厂抢货的景象,仅仅这一款产品一个月的销售额就超过亿元。但是有一次,蔡金垵董事长走访发现市场上有一批产品烤得过头了,就立即开展调查,发现有瑕疵产品达数万件,立即决定将这批产品全部召回销毁。那时候经销商还很不理解,但他很坚定地说:“有瑕疵的产品就不能流入市场,这是对消费者的负责。”

“企业发展并非总是一帆风顺,但董事长和总裁将诚信视为对员工的最大承诺。”宋长镇记得,当年最困难的时候,公司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当时有人提议说能不能先拖几天,等公司过了难关再给员工补发。但蔡金钗总裁拒绝了延发工资的建议,通过向银行贷款,甚至向供应商借钱,按时把员工的工资给发出去。“作为老板,我们再难也不能连累到员工”这是他经常挂在嘴上的话。一直到现在,盼盼都是按时甚至提前给员工发放工资。

2020年,新冠疫情来势汹汹,大年初一,蔡金垵董事长要求湖北汉川生产基地无论如何要用最快的速度将物资送到一线。但由于工人无法返厂,只能靠一支5人的队伍,肩挑背扛,在次日将首批抗疫物资送抵一线。

“在他们两兄弟看来,诚信不单单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契约,更是一个人对国家、社会、团队所作出的一种承诺。”宋长镇至今记得2020年疫情期间,“盼盼人”冲锋在前,更是承诺“只要抗疫需要,我们就不停地捐赠,不停地发送”。盼盼向包括武汉雷神山医院在内的110多家定点医院捐献物资超2000万元,被列入了“全国抗疫重点保障企业”名单,并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民营企业”。

多年来,正是诚信文化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正能量,不断推动盼盼食品集团前进。 (记者张晓明 实习生刘熠烨)

不忘学医初心 牢记仁心使命

主讲嘉宾:王耀国(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福建省道德模范)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本场“泉民开讲”中,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王耀国分享了深刻影响他人生走向的三个人的故事。

王耀国的父亲是他从医路上的启蒙者。幼时父母身体欠安,偶然的机会,王耀国在家里发现药瓶子,父亲流露出让他长大学医的愿望。带着探究的心理和父亲的期待,他立下从医的志愿。1985年,王耀国考上福建医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福建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内科,从住院医师逐步成长到主任医师,一直坚守在临床工作第一线。

深受母亲求医经历的影响,王耀国从小就体会到老百姓特别是农民看病的不易,因此设身处地替病人着想,不管是休息时间,还是节假日,不管中午还是晚上,医院里随时可见王耀国的身影。除了急诊手术,王耀国每周有三个工作日常规参加心血管介入手术。2018年的一天,王耀国从下午进入手术室,直到第二天凌晨4时多才走出来,那一天,他的团队完成了26台手术。

一次救治93岁老伯的经历,让王耀国更加深刻领悟到了“医者仁心”内涵。这名老伯由于心跳过慢,经常出现心源性脑缺血和心衰症状而反复住院,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王耀国建议安装心脏起搏器,可家属却迟迟未决定。为此,王耀国反复做家属的思想工作,终于让他们同意手术。

经过缜密的术前准备、制定术中风险应急措施,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顺利完成。王耀国说:“这例手术,是当时泉州起搏器植入最高龄的病例。这一病例的成功,使我更加牢固树立了‘一切为病人着想’的理念。”2020年4月,王耀国团队经手了一例100岁老奶奶因急性心肌梗死成功介入手术,这一高龄纪录才被刷新。

王耀国在从医路上遇到的第三个深刻影响他人生走向的人,是一名心脏骤停两个多小时的患者,他和团队硬生生将患者从“鬼门关”拉回来。2017年的一个夜晚11点多,王耀国接到兄弟医院电话,有一名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已心肺复苏两个多小时、电击除颤26次,仍然没有自主呼吸。王耀国迅速赶往医院,此时病人有心跳,但血压不稳定得靠大量升压药,而且没有自主呼吸仅靠呼吸机维持通气。这种状况下,救治病人是冒着极大风险的。“我顾不了那么多,当时唯一能拼的就是马上转院做急诊介入手术。”大家达成共识后,救护车护送转院,经过导管室内惊心动魄的半小时,王耀国团队迅速造影、成功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最终将病人救了回来。

见到了太多高危胸痛病人因为没有得到规范、及时、高效的救治而失去生命,在院领导和各部门的支持下,王耀国以“胸痛中心”行政总监的身份积极推进本院“胸痛中心”建设,先后与10多家医疗机构签订胸痛区域协同救治协议。2017年,医院一次性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2018年和2019年中国医师节表彰活动中,胸痛中心团队和急诊科团队获得了临床优秀团队和临床十佳团队的荣誉称号,2020年荣获胸痛中心“十年特别贡献奖”和胸痛中心建设“护心使者”奖。

2019年,王耀国获评第六届福建省道德模范称号。“我只是广大医务工作者中的普通一员。荣誉是团队支持、共同努力获得的。”王耀国说,他将不忘学医初心、牢记仁心使命,用精益求精的医术服务更多的病人。(记者廖培煌)

不忘初心 匠心逐梦

主讲嘉宾:张肇宏(福建联合石化公司高级技师、全国劳模)

张肇宏是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仪表控制模块协调员,是公司高级技师,2015年获评“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石油化工生产中仪表自动化控制是核心,他的工作就是负责这些仪控设备的维修和管理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作为一名石油化工产业工人,张肇宏分享了“不忘初心 匠心逐梦”的故事。

2009年,公司新建芳烃联合装置开工前仪表调试期间,有18台进口调节阀高频大幅度震荡不受控制。项目组联系了阀门和阀门定位器厂家到现场处理,最后发现是两个进口厂家的产品安装后产生不匹配。购买阀门原厂配套的进口电气阀门定位器需花费40多万元,还要等2个多月才能到货,而这时距离芳烃装置计划的开工时间没剩几天了,每推迟一天开工损失将超过2000万元,2个月的损失将是巨大的。

张肇宏当时是芳烃仪表维修班长,多次到现场反复动手调试均没有好转。他更加细心地研究阀门结构,查阅图纸资料,经过多日努力,找到了根本性原因:原来是调节阀膜盒太小造成了阀门震荡。他试探性制作了一个小小的气罐,经过反复测试,安装后所有难题迎刃而解,为新建芳烃装置按时顺利投产扫清了障碍。

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全厂有超过10万台仪表设备,分布在480公顷的厂区,这些仪表设备有的安装在100多米的塔顶,有的安装在地下井中,点多面广。要完成一台仪表设备的维修,要找到它,了解它的所有信息。但是,要在7200亩的厂区查找一台仪表的现场位置及相关资料犹如大海捞针,费时费力。

张肇宏想,如果能有一个类似百度搜索的应用软件,只需输入仪表位号,就能立刻显示所有仪表信息,那该多好。经过近10年的数据采集和实践摸索,他成功设计出了电子版的仪表现场位置图,通过点击鼠标,就能迅速显示出每个仪表的位置信息和相关资料。他们通过公司内部网查找一台仪表,以往至少需要10分钟,现在不到1分钟就能搞定。他撰写的《现场仪表设备位置先进查找法简介》还获得了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应用科学技术奖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

2013年11月,“张肇宏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了。经过张肇宏和同事们七年多的不懈努力,创建了以一个工作室带动几个专业共同发展的“1+N”创新实践模式,把工作室打造成综合创新实践平台,实现了石化设备全覆盖。

2019年4月下旬,泉港区仪表工技能竞赛在工作室如期成功举办。2019年4月在工作室的基础上成立了全省首家“泉港区石油化工行业职工技能实训基地”,进一步扩大实训基地的面积和培训功能。工作室共探索、开发和提炼了200多项创新创效成果,其中41项成果荣获省部级奖励,还拥有4项专利授权,多年来为公司创新创效数千万元。

这种“劳模+基地”的模式也被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借鉴,2020年6月,实训基地被泉州市总工会授予首批“泉州市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基地”之一。2020年12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记者吴志明)

扶贫济困 “憨鼠”在行动

主讲嘉宾:孙炳章(德化县憨鼠爱心小分队队长、德化六中教师)

今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德化县憨鼠爱心小分队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对小分队所有成员的肯定与表彰,也是对他们的鞭策与鼓舞,让他们更加干劲十足。憨鼠爱心小分队队长孙炳章分享了小分队的爱心故事。

在山城德化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热心奉献,牵线搭桥,访贫问苦,为孤寡老人带来温暖与希望。2004年,憨鼠爱心小分队的初创人员通过网络论坛相约“尽点微薄之力,做点有意义快乐的事”,十几个人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带着粮油等慰问物品,走入了乡间山村访贫问苦,这一走就是18年。

从孙炳章分享的故事中可以知道,德化的大山里村与村之间,路途遥远,房屋又较分散,留守老人多。这些老人一直是憨鼠爱心小分队的关注群体。每次进村开展爱心助老等公益活动时,村里的老人总是很高兴。有一位老人曾说,“不要给我这么多东西,你们能来看我们,就是最好的礼物。”或许志愿者们送去的慰问品、慰问金不多,但却给这些留守老人们送去了满满的温暖。

18年来,憨鼠爱心小分队基本每个月都会开展一次较大规模的进村敬老活动,这种助力扶贫模式也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经过不断地充实和完善,如今已经转化为德化遍布村、社区的“爱心厨房”,成为老人聚集休闲、志愿者进行各种志愿服务、扶贫助农的平台。

除了关爱老人,憨鼠爱心小分队还利用网络平台,广泛收集网友求助帖、微心愿等,针对一些突发疾病的病困户、残疾人、贫困学子等分类制定帮扶计划,定期回访。

有一对玻璃姐妹小梅和小婷,患有先天性成骨不全症,她们的骨龄都达到150岁,身上还有60多处骨折。憨鼠爱心小分队及时对接联系,把她们送到医院接受免费治疗,同时帮姐妹俩配置轮椅和电脑,拉上网线。十年过去了,姐妹俩依然快乐地活着,她们通过网络与网友互通,还写了很多文学作品。

先天无肛小孩,在众人携手帮助下,成功改变了命运,现在他已成为一名厨师;重度烧伤90%的小强,也在众人的帮助下,植皮成功,重新回到了学校……

扶贫济困贵在坚持。18年来,这群平凡普通的“憨鼠”一如既往地用朴实与真诚的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心于老人,钟情于扶贫,责任于未来。如今爱心小分队固定成员80多名,不定时参加活动的有数千人。截至目前,憨鼠爱心小分队慰问了10000多户对象,累计募集、发放善款善物总值1200多万元。他们的足迹踏遍了德化的每个角落。

孙炳章表示,今后他们小分队将继续关爱老人,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同时不断完善提升“爱心厨房”的功能,让这个平台成为老人及村民爱国、爱家、爱自己的精神库,助力乡村振兴。此外,还将继续利用各种直播带货方式,助力销售,帮助一些已脱贫的养殖户扩大规模再创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他希望通过此次宣讲,让大家都常怀友善之心,给社会多点正能量,相信有爱就有奇迹,坚持去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记者陈明华)

猜你喜欢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3 WWW.QZQC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泉州汽车网、大泉州汽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