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汽车网 > 泉州汽车新闻 > 行业动态 > 正文

试驾第4代吉利帝豪 BMA架构的全球首秀

时间:2021-07-15 10:09:30  来源:泉州汽车网  作者:泉州汽车网

  就在上周,我刚刚试驾了诞生自CMA架构的全新吉利星越L。出色的隔音表现、舒适的悬挂调节以及源自沃尔沃的Drive-E动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有幸又能试到一台源自吉利BMA架构的新车――第4代吉利帝豪。据此前参加实拍活动的同事说,第4代帝豪真的“很香”!虽然近些年来,吉利模块化平台打造的车型都有着很抢眼的表现,但究竟像不像我同事说的那么好呢?我现在就来告诉你!

  本次试驾的车型为:吉利第4代帝豪1.5L CVT(顶配车型)。新车暂未上市,详细的售价和配置我们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吉利第4代帝豪定位为家族的入门级紧凑型车,以老款车型的销量来看,帝豪的表现还是能够得到消费者广泛认可的。而作为首款诞生于全新BMA架构的轿车――第4代帝豪,相信其整体表现应该会比上代车型有着显著升级。

  动力方面,吉利第4代帝豪全系搭载1.5L自然吸气发动机,新一代1.5L自然吸气发动机针对老款发动机的凸轮轴控制、油门控制曲线、NVH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标定和优化。新款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84kW(114马力),相比上代车型提升4kW(≈5马力)。峰值扭矩可达:147Nm,相比老款提升了5Nm。

  *官方暂未公布最大功率和峰值扭矩转速。

  传动系统方面,第4代帝豪搭载的是CVT变速箱。暂不知未来上市的车型中,是否还会推出搭载手动变速箱的车型。

  底盘结构方面,在BMA架构的赋能下,第4代帝豪采用全新一代的底盘悬挂系统,前悬挂采用的是:麦弗逊式独立悬挂,轮距也较上一代加宽46mm。

  后悬挂形式为: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挂。相信大家看到“非独立悬挂”这几个字,就一定会担心它的行驶质感不好,别着急!我马上就与您分享第4代帝豪的试驾感受。

  先来谈谈这台1.5L发动机的动力,相比我之前体验过的老款帝豪,第4代帝豪的加速更柔顺,也更适合城市代步。温和的油门踏板设定,让帝豪在起步时的动力并不会有日系车型中常见的突兀感。0-60km/h的加速很畅顺,加速全程发动机转速也不会超过2500rpm。而80-100km/h中后段加速过程中,在接近4000rpm时就能够感受到,发动机开始逐渐达到最佳的扭矩工况。

  虽然起步时和日常代步的动力表现很轻快,但CVT变速箱对于发动机中后段的动力传递并没有低中速时来的直接。并且在上地库的坡道起步和经过连续的上坡山路时,虽然转速在不断攀升,但车速并没有那么干脆和明显的提升。这也是作为一台搭载CVT变速箱的车型来说,不可避免的弊端。

  而话说回来,对于一台搭载1.5L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小车,你肯定对它的动力表现有一定的心里预期。作为家用代步车,省油、好开比操控和极致更为重要。在80km/h巡航,CVT变速箱的转速仅1800转。100km/h巡航,转速仅2200rpm,这对一台家用车的日常代步出行的油耗表现至关重要。

  第4代帝豪对刹车系统进行了着重升级,在我们一天的体验中,刹车脚感和制动表现值得肯定,制动力的分配比较合理,踩下刹车踏板深度和实际释放的制动力也很吻合。从而也就使驾驶员能够对刹车表现充满信心,并且对于新手驾驶员而言,这样的刹车系统调校也并不需要刻意去适应。

  帝豪的悬挂支撑性和车身刚性表现得相当出色,当遇到颠簸起伏和较大的减速带时,车身仍能够与悬挂保持相当强的完整性,并不会发生多余弹跳或者减震器直击塔顶的生硬感受。当然,这是针对这一价位车型且非独立后悬挂形式的底盘而言的。而当我们行驶在柏油路面上,竟然能够感受到相当丰富的路感回馈,这也是让我完全没想到的。

  虽然帝豪只是一台10万级主打家用的紧凑型车,但帝豪不论是行驶质感还是操控方面,都并没有展现出一台家用车的廉价感。不过,既然成本摆在这里,肯定是有些维度会进行取舍,例如整车的NVH。帝豪城市中穿梭或中低速(时速70km/h以下)行驶时,整车的胎噪和发动机噪音表现都还不错,甚至要比这个价位的其他车型还好一些。但超过80km/h后,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升高,来自机舱的噪音会洋洋洒洒的传入车内,底盘风噪也会随之提高。不过,对于这一价位的车型来说,这样的表现很正常,甚至还算不错。

  绕桩项目体验中,虽然指向稍稍有些模糊的转向设定和偏软的悬挂初段,让帝豪并不能向一台小钢炮或是纯粹的运动型车那样从容,但悬挂在经过连续压缩后,车身也并没有产生多余的摆动或是不安分,悬挂后段的支撑性并没有令驾驶员失去信心,最多也就是原厂的轮胎可能会在面对连续的重心转移时,抓地力表现稍显入门而已。

  在经过连续的减速带颠簸路段测试时,帝豪的前悬挂表现出了出色的韧性,在应对突如其来的冲击时,减震器就能够有效地化解大部分冲击。而后悬挂虽然采用的是扭力梁结构,但对于减速带带来的垂直抛跳也能够抑制得比较到位。只不过面对仅有一侧车轮经过减速带的情况时,后悬挂的处理会有些简单直接。不过经过几圈的体验,随着速度加快,车内乘员依旧没有太过狼狈的抛跳或影响舒适性的情况,整体表现值得肯定。 123下一页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3 WWW.QZQC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泉州汽车网、大泉州汽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