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汽车网 >> 新闻中心 >> 怕惨败不敢和印度开战?印媒:因为中方知道自己一定会输 >> 正文
2023年,印度《欧亚时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宣称中国空军太弱,不是印度空军的对手,如果开战中方知道自己一定会输,所以中国怕惨败不“不敢”与印度发生战争。
这篇文章不是空穴来风,在这之前,美国的一家军事网站发布了一份全球空军的实力排名。印度空军位列世界第六,排在第七、八名的分别是中国空军和日本空军。《欧亚时报》随之也搞了一次亚洲空军实力排名,印度空军毫无疑问是亚洲第一,中国空军排名第二。
这次空军排名,着实让印度在中国面前扬眉吐气了一把,获知消息的印度网民陷入到了狂欢当中。
上世纪六十年代,印度在中印边境战争中惨败。这场战争对于自认为比中国强很多和自诩为美苏之外“世界第三强国”的印度来说,始终是绕不过去的坎。于是印度开始为“失败”找借口,他们把失败归咎于“当时的印度军队准备不足”“后勤补给困难”“战术错误”“情报失误”等。
现在有了这个排名,终于为六十年前那场失利也挽回了一局,中国军队的主动后撤,原因是印度空军太强。
他们从不去分析失败的真正原因是盲目的高估自己和低估中国军队的实力。
中印空军的真实情况
《欧亚时报》这篇文章还进一步比较说明,目前中国空军在西部有15个空军基地,其中靠近中印边境前线的空军基地只有5个,这5个空军基地中有4个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在这个海拔高度开展行动,对战机和飞行员都是一项极大的挑战,对中国空军在中印边境地区的作战能力有很大影响。相比之下,印度空军的前沿机场大多数海拔较低,所以比中国空军更有优势。
文章有意不提印度空军的这些前沿机场过于靠近中印边境实控线。特别是在印度非法侵占的我国藏南地区,这里的印空军机场和起降直升机的通用机场,都处于我西部军区前线配备的pHL-191型370毫米火箭炮射程之内。
虽然机场跑道可以利用现代化材料和机械进行抢修。但是在pHL-191型370毫米火箭炮高频率持续打击下,在西部战区侦察无人机的监视下,抢修人员被不断的消耗和跑道被不断的毁坏,抢修根本进行不下去。西部战区还可以直接用远程火箭炮发射远程巡飞弹或者使用自杀式无人机进行即时性压制和破坏。真要开战,印度的这些机场弄不好会成为坟场。
印度空军认为中国空军机场在高海拔地区,处于不利之地。但是在低海拔地区的印度前沿机场也有问题,印度战斗机在起飞后,面对几千米的海拔落差,需要紧急爬升才能达到和解放军战斗机相近的作战高度。而在印度战斗机大仰角爬升的过程中,我军的空中预警机和高原雷达站,可以导引我军战斗机对印军战斗机发动精确攻击。在这种情况下,印军战斗机可能都没有机会看到我军战斗机,就被消灭了。
文章还认为印度空军目前拥有多款先进战斗机,比如苏-30MKI、“阵风”和米格-29等。中国新型战斗机没有足够的实战经验,装备的歼-16是“中国版苏-30”,歼-11是“中国版苏-27”,没有对印度空军的战斗机形成明显优势。至于中国空军装备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歼-20,目前为止还没有经过实战,属于“纸老虎”中看不中用。强-5型强击机(实际已退役)、伊尔-28轰炸机(实际已退役)、歼-8战斗机和轰-6型轰炸机等老旧战斗机还在服役。
文章漫无边际的吹嘘印度战斗机的性能。其实印度根本不具备独立生产苏-30MKI的能力,连配件都需要向俄罗斯求购。
在单机性能上,中国独立生产的歼-16战斗机不要说印度空军装备的苏-30MKI战斗机了,就算是俄罗斯生产的苏-35在歼-16面前也占不到什么优势。目前的中国空军已经降低了对俄制战斗机的依赖,南部战区空军中绰号“南霸天”的作战单位原装备的苏-35已经开始逐步换装歼-16了。以后无论是苏-35,还是苏-30MKK,被歼-16战斗机或者更先进的国产战斗机替代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而在离开俄罗斯的帮助后,印度连苏-30MKI自主升级都做不到。印度空军想要独立自主的生产战斗机和配件,还遥遥无期。
美国空军的F-22隐身战斗机目前的公开实战是击落了一颗民用高空气球。认为歼-20隐身战斗机“缺少实战经验”的观点,纯属是无稽之谈。
此外,文章中还称中国空军的我军某型战机和运输机在高原机场上的表现会更差。实际上,中国空军的我军某型战机,无论是KJ-500、某型预警机还是运油-20,在正式定型之前,都需要通过高原测试,全部具备在高原机场上正常升空作战能力。至于运-20战略运输机,早就执行过多次高原飞行任务。
目前印度的我军某型战机还没完全的独立自主。无论是预警机还是机载设备,都依靠外国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在《欧亚时报》上发布这篇文章的作者,可能对于现代空战和中印两国空军之间的差距完全外行,也有可能他清楚地知道中印两国空军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但为了迎合某种需要,自欺欺人的胡诌八道,用来帮衬印度政府和军队的虚假宣传,避免被印度民众识破真相,继续煽动大家盲目的支持印军对解放军的挑衅行为。
从以上内容不难看出,中国空军实力早就远超印度。中国空军飞机数量就超过印度两倍以上,中国空军拥有超过1300架三代以上的战斗机,而印度空军的三代机只有大约400架。中国空军的预警机、加油机、运输机、电子战机和直升机数量也远远超过印度空军。质量方面更是遥遥领先,中国的歼-20明显胜过印度的阵风战机,歼-16远胜印度的苏-30MKI,歼-10也明显优于米格-29。另外,印度空军甚至没有轰炸机,而中国拥有数百架轰-6系列轰炸机。
美国这家军事网站排行榜明显不符合实际,空军实力不是通过排行榜来衡量的。中国空军的快速发展是几十年来持续的努力和实力积累,也不是排行榜所能反映的。所以,这样的排行榜并不能准确反映各国空军的真正实力。
印度可能又要空欢喜一场了。
处处都要和中国比一比的大国印度印度和中国之间的比较似乎从来就没有停过,不仅在军事上,还体现在各自经济实力、城市发展等方面。比如,印度孟买领先中国上海20年,新德里远胜北京,印度再不努力就要被中国超越了,反正好多。
只有把中国比下去,印度的幸福感和优越感,好像才算真正获得。
印外长苏杰生曾酸酸的说,“在全球,印度也一直在高速发展,但风头却都被中国抢跑了”。
印度喜欢和中国比,可能这就是原因。
历史上,印度曾经在好多方面确实超过中国。中国改革开放后,国家实现了快速发展,印度逐渐被中国赶超,并远远的抛在后面。1990年,印度GDp相当于中国的90%。
到了2000年,印度GDp仅相当于中国的40%,2010年降至25%,2022年更是不到20%。2024年,中国GDp已经达到17万亿美元,而印度仅为3.7万亿美元。
在GDp结构方面,印度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扩大内需,私人消费占GDp的60%。
制造业占GDp的约为15%,远低于中国的28%,制造业岗位不足会导致劳动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农业和服务业分别占GDp的25%和55%。服务业占比高,其中批发和零售贸易、运输等传统服务占了约50%的就业,而IT技术外包业务在2019年只有1.7%。
农业方面,印度耕地面积超过1.55亿公顷,2021年粮食产量约为3亿吨,仅相当于我国1978年的水平。
教育方面,印度劳动力人口中未完成高中教育的占比高达77.6%,大专和高等教育占比为12.9%,成年人识字率大约为74%左右,与我国1988年的水平相当。
这严重影响了工人的素质,例如在小米的海外代工中,技术工作仍需要靠中国工人手把手教会印度本地工人。
而且印度工人不太愿意加班,周日需要休息,这一点和中国的工厂大不相同。
劳动参与率方面,2022年印度的劳动参与率仅有49.5%,女性仅为22%,远远低于中国的58%。基础设施方面,印度的铁路、公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效率低下,难以满足生产需求。
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联邦、多语言的国家。
种姓制度以及男女之间强烈的不平等,给企业选人用人带来很多麻烦。
印度多元复杂的文化弊端也会影响人口红利的发挥。
印度贸易部长曾经乐观地认为,印度经济很可能“在短时间内超越中国”。
然而,哈佛大学教授艾利森则认为印度不可能超越中国,首先,印度经济增长虽快但规模仍远小于中国。印度科技水平远低于中国,比如学生数量、研发投入、科技公司规模、5G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发展等方面都存在差距。其次,印度的种姓制度、官僚机构阻碍了发展。所以印度发展并没有那么乐观。
印度真想赶超中国,除非印度放下与中国的攀比之心,改变发展战略,积极响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携手中国合作共赢,加上国内各种积极因素“大爆发”,得以超高速发展;或者中国意外遇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而且持续的时间比较长。
中国是一个有明确目标的国家,根据这个目标制定了一系列规划步骤,然后按照计划坚定不移的执行,不断努力实现目标。
现在的印度好像没有什么清晰的目标,要说有一个,那就是超过中国。
>此外,中国的工科毕业生几乎是印度的2倍,中国在科研领域的投入约占GDp的2%,而印度只占GDp的0.7%,双方科研投入总量相差10倍。中国熟练工人、受教育人口的数量以及工人素质都要远远超过印度。
从经济占比来看,从1970年到2020年,印度占亚洲经济的比重从12%下降到了8%。印度虽然增速快,但是因为基数小,所以实际的增量并不大。
在经济指标统计上,印度曾为了获得选举支持率,不惜造假GDp数据,2015年还将“牛粪计入GDp”,成了网络热梗,被全球网友吐槽。
看来印度的发展没有提前筹划,这波人口红利肯定要错过了。
总之,印度就是喜欢在什么事情上都和中国比较一下。即使各方面实力远不如中国,也要在口头上争一下高低。
中国就像被学渣盯上的优等生,印度似乎只有比过中国,才能在学习上找回自信,才可以在国内和国外炫耀一把。
印度国内现在存在很多问题,如果不是去积极解决这些问题,却一心梦想超越中国,估计也只能靠吹牛来实现。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WWW.QZQC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泉州汽车网、大泉州汽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