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汽车网 >> 新闻中心 >> 以匠心致初心 >> 正文

以匠心致初心

发布时间:2025-05-15 07:11:06 来源:福建日报

江风阁

林桂全

林功师

江风阁在实验室攻克难题。

林桂全在学习前沿技术。

林功师(中)通过“传帮带”指导新人。

(本文图片均由厦门市总工会提供)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厦门市共有9位代表上榜,其中全国劳动模范7人、全国先进工作者2人。

他们来自不同行业,却有着共同的特质——对工作的热爱、对专业的执着和对创新的追求。新时代,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将个人的成长与时代的进步紧密相连,用行动诠释着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领广大职工奋勇拼搏向前。近日,记者走近劳模工匠,聆听他们的奋斗故事。

全国劳模江风阁:抗癌科研路上的“逐光者”

在艾德生物的研发实验室里,江风阁正全神贯注地对一款全新的乳腺癌多基因联检产品进行临床试验前的测试。这款由江风阁带领团队研发的“神器”,只需对患者样本做一次检测,在2小时之内,就能识别出几十种乳腺癌基因的突变情况,让患者能够精准使用靶向药物。

“科研容不得‘差不多’,患者需要的是100%的可靠。”这是江风阁始终坚持的工作信条。现任厦门艾德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助理总监的她,截至目前已独立研发超30种产品,并成功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临床应用。

取得这些成就并非一日之功。自2008年加入厦门艾德生物医药研发部以来,在肿瘤精准医疗这条道路上,江风阁走了17年之久。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江风阁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肺癌是我国乃至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种,70%的肺癌患者在发现时就已是晚期,不适合进行手术。江风阁带领团队迎难而上,针对肺癌开展肿瘤分子诊断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工作。

“最长有将近20天的时间都没有休息过,如果我们的产品能够早一天获批上市,肿瘤患者就可能早一天受益。”江风阁说。

正是这样一个信念,支撑着江风阁熬过无数个黑夜,从一次次失败逐步走向成功。由她主导研发的Super-ARMS^®检测技术,突破性地将荧光PCR检测灵敏度从1%提升至0.2%,达到全球领先水平。这一技术让晚期肺癌患者无须手术,仅通过微量血液就能精准匹配靶向药物,使临床约20%的患者从中受益,真正实现了“精准医疗惠及大众”的目标。

江风阁深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身为育人导师,她同样不遗余力。2018年成立的“江风阁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公司攻克技术难题、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10余年间,她为公司及行业培养了众多技术骨干,为科研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力量。

多年来,江风阁与团队一起见证了我国肿瘤诊疗水平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经历无数的挑战与困难,但凭借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最终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这正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生动实践。

“未来,我们将以科研之力,继续在肿瘤诊断领域深耕细作,践行‘让精准检测成为生命健康的守护者,让创新技术普惠亿万民众’的使命,为人类的生命健康事业贡献力量。”江风阁说。

全国劳模林桂全:设备研发线上“跑”出智造加速度

下班后,厦门TDK有限公司生产技术中心设备开发技术工程师林桂全仍然蹲守岗位,把当天工作中遇到的疑问困难搞懂弄通。入职23年来,林桂全将自己扎根生产一线,参与开发多种类型的生产设备20多台套,极大推进企业生产设备自动化、节能化水平。

从一名入职时的普通维修工,逆袭成如今的技术研发骨干,林桂全是如何做到的?

哪有困难他就往哪钻。在担任制造组组长时,林桂全发现某产品尺寸不良率居高不下,为减少损失,他自发设计出“防脱轨针轮”,以小成本将月均不良数从25件以上降至5件以下,每月减少不良金额2万元以上,并在其他生产线推广应用。

“他的眼睛就像‘问题扫描仪’,总能看到别人忽略的细节。”研发中心课长梁友文这样评价林桂全。

每一次研发创新,每一次技术突破,都源自林桂全对工作实际的观察思考,可能是同事偶尔的一次吐槽,也可能是工作中的一次偶然失误……林桂全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攻克的技术难关,致力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痛点难点问题。

研发创新既需要胆大心细的性格,更离不开过硬的技术和扎实的专业基础。

由于对机械制造的热爱,中专毕业的他利用工作之余,自学了机械三维绘图、PLC编程、电气自动化、机器视觉、机器人等专业知识,为“实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我基本上会通过做实验等方式,来验证它到底是不是正确的。理论上通得过,实际的实验验证出来也应是对的。”林桂全说。

为了随时验证迸发的“灵感”,林桂全把小型设备搬进了家,身边摆满了各种专业书籍,把家里布置成小型车间。妻子调侃他“把家当成了第二办公室”。

点胶组立机、铆接熔接机、组立外观机、端子成型机、测定外观机……从业20多年来,林桂全参与多种类型设备的设计开发并顺利投产。其中他开发的某型端子熔接机,采用磁力替代真空吸力等技术,仅设备成本就累计节省200多万元,使生产效率提高了20%。

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在公司团队协作下,林桂全每年以2至4台的速度开发设备,并与团队向AI外观检查技术应用发起新的冲锋。

全国先进工作者林功师:用技术攻关守牢餐桌安全底线

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后,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质量安全室主任林功师感觉身上担子更重了。“作为新时代的海洋人,我们应该在技术攻关中不懈钻研,用行动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拼搏。”林功师说。

厦门因海而生、因海而兴,水产品是百姓餐桌上的常客,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是林功师的主要工作。然而,对于从事环境监测“出身”的林功师来说,10年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之路并不容易。

2016年,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检验检测实验室新引进一台“液质联用仪”,并启动实验室扩项计划。彼时,林功师刚加入实验室不久,他大量学习食品检测标准,查阅文献资料、技术文件等,埋头摸索起这台“液质联用仪”的“脾性”——关键试剂用量的微小差别、化学反应的条件变化,都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一旦异常,需要逐一排查实验环节,找出原因。

“他沉得下心,有那股钻研劲儿。”同事刘丽丽记得,林功师常是实验室最迟下班的一个,周末也常加班研究,对仪器“像孩子一样爱护”——一听说单位断电,第一反应是冲回实验室检查仪器运行情况。经过两个多月摸索,林功师主持完成了氯霉素、硝基呋喃代谢物、喹诺酮类等10多项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的验证与应用,并顺利通过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实验室扩项认证。

水产品药物残留和重金属检测工作一做就是10年,林功师年均出具检测数据6000多组。在一次质量控制实验中,实验室团队往鱼肉样品中添加了不同浓度的禁用药孔雀石绿,但在分组实验后,竟然出现了阴性(合格)的检测结果。为了弄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10多天时间里,林功师和技术员查阅文献资料、调整实验方案,前后做了近30次实验,终于找到了答案。

林功师说,在样品前处理过程中,要注意离心的效果、提取液转移时是否带入脂肪等干扰物质。他们总结了发现的现象,形成学术论文,希望同行在应用过程中能更有针对性,避免出现假阴性的情况,确保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民生问题无小事,食品安全中即使只有0.01%的不合格,对一个家庭、一个人来说就是100%的风险。我们要以技能守护‘舌尖安全’,以创新赋能海洋经济。”林功师说。

凭借这股钻研精神,林功师主持开展了43项水产品药物残留和重金属检测方法验证,经历上百次抽样检测和一轮又一轮的方案设计调整,他在探索养殖外排废水中总磷总氮去除难题上取得新突破,《一种用于水产养殖的外排废水总氮处理装置》等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相关技术在厦门水产种业产学研孵化基地得到试点应用。

除了专注水产检测日常工作外,林功师还非常注重技术传承和人才培养。他组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导师带徒+技能比武+项目攻关”的模式,重点培养药残检测、重金属分析等食品检验方面的专业人才20余人,指导6名技术员在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中斩获7项个人荣誉和4项团体荣誉,打造一支技能过硬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队伍。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猜你喜欢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WWW.QZQC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泉州汽车网、大泉州汽车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