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汽车网 >> 新闻中心 >> 湖南草根:39岁许医尘代替无数台球爱好者完成了属于自己的职业梦 >> 正文
2025年5月24日,泰国曼谷的斯诺克亚太资格选拔赛现场,当39岁的许医尘俯身击出那颗锁定胜局的黑球时,他完成的不仅是个人的职业梦,更替中国千千万万蛰伏于市井球房、徘徊在职业门槛外的业余爱好者,叩开了那道曾经遥不可及的大门。这位身高仅160厘米的湖南球手,用二十年市井球房的烟火气,在职业体育的殿堂里写下最炽热的草根宣言——此刻,中国32位职业选手中,有1/32的席位属于所有被生活磋磨却未曾低头的业余追梦人。
从街边野台:一个业余爱好者的二十年跋涉
许医尘的台球生涯始于湖南街头的老式球房“野台”。11岁便打出单杆破百的他,曾因“不务正业”的偏见被迫放下球杆。大学毕业后,他当过高中语文老师、电视台记者,甚至在2016年前经营过一家球房,但始终未熄灭对斯诺克的热爱。“那时候球房生意一般,但每天关店后,我都要自己打上两小时。”他回忆道。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2016年。彼时30岁的许医尘在全国业余斯诺克大师赛中夺冠,获得与偶像奥沙利文同场竞技的上海大师赛外卡资格。尽管外卡轮被马奎尔5-0横扫,甚至目睹对手轰出单杆147满分,他却将此视为“最珍贵的学费”:“那场比赛让我看清了职业与业余的差距,但也让我相信,只要坚持,总有一天能追上他们。”
此后九年,他辗转于业余赛事,白天教球、夜晚练球,用球房微薄收入支撑梦想。2025年,当39岁的他首次站上亚太QSchool赛场时,连妻子都劝他“别折腾了”,但他却想替那些和他一样在球房耗到半夜的兄弟试试,看看草根到底能不能成职业。
绝杀黑球背后的群体共鸣
这场载入史册的半决赛,与其说是许医尘的个人突围,不如说是中国业余斯诺克群体的集体呐喊。面对巴基斯坦悍将巴伯尔·马西赫,他在2-3落后的绝境中爆发:第六局轰出单杆70分扳平比分,决胜局更在对手长台强攻黑球失误后,以50-49的微弱优势完成绝杀。
最后一颗黑球薄进底袋时,这种“市井智慧”贯穿他的战术,当学院派选手依赖精密走位时,而他凭借多年混迹业余赛场的经验,将“快枪手”准度与赌博式进攻结合。许医尘的胜利证明斯诺克不仅是青春竞技场,更是智慧与经验的试金石。在地方各个球房苦练的中年爱好者——他们或许没有童子功,却用二十年如一日的热爱,淬炼出独特的生存哲学。
中国斯诺克生态变迁中的草根力量
许医尘的突围绝非偶然。从2016年业余大师赛的外卡机制,到2025年亚太QSchool扩军,中国斯诺克正在构建多元人才通道。与他同期晋级的21岁新星刘文炜来自专业青训体系,26岁赵翰洋则是中青赛冠军,三人分别代表“大龄追梦者”“学院派新秀”“中生代力量”,共同构成中国军团的生态图谱。
真正的传奇不在于年少成名
当许医尘在曼谷举起进入职业球员的奖杯时,他身后仿佛站着无数个曾在球房熬夜练球的身影——那些被生活磋磨却未放弃热爱的语文老师、球房老板、上班族。这位湖南草根用二十年的坚持,完成了对职业体育年龄偏见的华丽逆袭,也为中国斯诺克写下最动人的注脚:真正的传奇,不在于年少成名,而在于替沉默的大多数证明,热爱终将穿越时光,叩响命运之门。
在这个职业球员年轻化趋势加剧的时代,39岁的许医尘的逆袭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草根爱好者的前路。未来两个赛季,这位“高龄新秀”能否在职业赛中延续奇迹?答案尚未可知,但此刻,他已用黑球绝杀的弧线,在斯诺克星空中刻下了属于自己的坐标。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阅读下一篇/返回网易首页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WWW.QZQC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泉州汽车网、大泉州汽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