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汽车网 >> 新闻中心 >> 面条是糖尿病“凶手”?医生:不想胰岛受损,4物别吃 >> 正文
“医生,我只是偶尔吃点面,血糖怎么就飙上去了?”这是一位40多岁男性在门诊上说的。他的检查结果刚出来,空腹血糖明显升高,胰岛功能也有减弱的迹象。
面条,被很多人当作日常主食的一种选择,利便、顺口、好消化,但它对胰岛细胞的负担,其实远比多数人想象得重。尤其是吃得方式不对,看似无害的一碗面,背后可能藏着不小的“陷阱”。
糖尿病不是溘然降临,而是一步一步在生活细节中被养大的,最先受损的往往就是胰岛β细胞。而吃面这件事,恰好能揭开不少问题。
很多人觉得米饭和面条没什么太大区别,淀粉都是淀粉,不就一顿饭吗?
但淀粉的消化速度、构成、纤维含量决定了它们的升糖能力。面条,尤其是那种精细加工的白面,几乎没有膳食纤维,入口顺滑,胃排空快,导致葡萄糖在短时间内大量释放。
结果就是血糖像被打了针一样蹭蹭往上窜,胰岛就必须迅速、大量分泌胰岛素来应对这波冲击。长此以往,胰岛就会“操劳过度”。
可更危险的,不是面条本身,而是它身边的“搭档”。有四样东西,如果常常跟面条一起出现在餐桌上,那胰岛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
油泼面,是很多人心头的“白月光”。热油一泼,蒜香、辣香交融,一碗面顿时香得让人停不下筷子。
可问题就在这热油和辣椒里。高温油脂不仅会破坏辣椒中的天然营养素,还容易产生过氧化物等有害物质。
这些成分本身就是氧化应激的诱因,会加重身体的炎症反应,而糖尿病正是这种慢性低度炎症状态的结果之一。
油脂含量大,也意味着热量极高。高热量、高脂饮食在糖代谢中扮演的是“拦路虎”的角色,它会阻碍胰岛素的作用,导致胰岛素抵抗加剧。
胰岛需要释放更多胰岛素,才能完成同样的控糖任务,这种反复超负荷的运转,就是胰岛细胞走向衰竭的直接通道。
再看一眼碗边的小菜盘——咸菜。在不少人眼里,咸菜是开胃的小配角,但它的“破坏力”并不小。首先是钠含量,市售咸菜普遍钠含量高,远超日常推荐摄入量。
高钠会增加血压负担,而高血压与胰岛功能下降有很紧密亲密的联系关系。血管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微循环系统就会出现损伤,影响胰岛细胞的供血,进而影响它们的功能。
咸菜在腌制过程中容易产生亚硝酸盐,这类物质虽然与糖代谢的关系不直接,但长期食用后,可能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影响消化吸收,间接增加代谢压力。
而最容易被忽略的是,很多人吃面的时候,明明面已经是高碳水了,还用咸菜增加口感,这会造成“味觉欺骗”,让人吃下更多的主食。胰岛的压力,再被悄悄加码。
还有些人觉得,一瓶可乐下肚,油腻全消,舒服!但真正的问题才刚刚开始,可乐这类含糖饮料,是高GI(升糖指数)食物中的“领头羊”。
一瓶500ml的可乐,含糖量能达到50克以上,几乎是一天推荐摄入量的极限,液体糖被身体吸收得极快,比任何形式的淀粉都快,对胰岛来说,等于是开闸放水。
瞬间的高血糖,会迫使胰岛素快速分泌,来控制这波糖潮,频繁饮用含糖饮料,是胰岛衰退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止如斯,液体糖没有饱腹感,很容易让人忽略自己摄入了多少热量,造成总热量过剩,而高热量正是导致脂肪积聚、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的元凶。
脂肪特别容易堆积在内脏附近,这种内脏脂肪会干扰胰岛素的正常信号,使得血糖调节出现障碍。
最后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榴莲,在很多人看来,榴莲是水果之王,香浓细腻,又营养丰富。没错,它确实含有一定的蛋白质和矿物质,但这并不意味着它适合糖代谢异常的人。
榴莲的糖分含量极高,100克榴莲中约含27克糖分,而且这些糖分大多是单糖和双糖,吸收快,升糖能力强。更关键的是,榴莲脂肪含量高,这种糖+脂的组合,是糖代谢的“致命搭档”。
高糖刺激胰岛素分泌,高脂肪又让胰岛素作用受阻,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身体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对抗血糖,可同时又因为脂肪影响了胰岛素的敏感性,这个过程会迅速耗竭胰岛的储备能力。
更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吃榴莲时,认为是吃水果,其实榴莲的能量密度比多数主食都要高。
如果还同时摄入主食,或者当点心食用,很容易导致热量超标,血糖异常也就接踵而来。
四种食物,并不是单靠“忌口”就能完全规避的。关键是背后的饮食习惯:吃得太细、太快、太重口、太甜,而这些习惯恰好都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
不少人习惯了把吃当成一种满足感,关注的是味觉,而忽略了代谢的反应。一顿饭吃下来,短短几分钟,胰岛可能已经面临一次“激战”。而当这种战斗成了日常,胰岛就会开始崩溃。
更严重的问题,是大家习惯性地低估了食物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很多人会关注血压、血脂,却很少有人真正了解胰岛的承载力,胰岛细胞不像心脏那样能被听到跳动,也不像胃肠那样能感慨感染到不适。它们是沉默的,是一点点走向衰竭的。
糖尿病,并不一定非要等到指标超过标准线才叫病。在大量数据显示,胰岛素分泌功能下降30%时,人体的控糖能力就已经出现紊乱,等到血糖异常被发现时,胰岛可能已经“伤痕累累”。
面对这个问题,关键不是去寻找所谓的“健康食物”,而是对吃这件事保持警惕。当代的营养困境,不是缺吃少喝,而是吃得太容易、太机械。
过度依赖高加工食品,忽略了食物结构的平衡,本质上是代谢系统失控的根源。那些表面上看似无害的饮食组合,一旦形成习惯,就很难逆转胰岛的损伤。
参考资料[1]丛媛.应用食物升糖指数为糖尿患者做饮食指导,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0-11-25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WWW.QZQC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泉州汽车网、大泉州汽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