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汽车网 >> 新闻中心 >> 关爱患者 “国家队”妙招频出 >> 正文

关爱患者 “国家队”妙招频出

发布时间:2024-05-10 09:02:45 来源:厦门日报

本文转自:厦门日报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关爱患者“国家队”妙招频出

文/本报记者楚燕

通讯员陈雯罗超李欣

图/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提供

护士照料患者,谁来关心护士?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中国卫生人才培养项目护理团队身心健康管理项目已成功运作7个月,通过理论培训、团体辅导、读书分享等活动,打造一支优秀的院内NEAP核心团队,让团队成员学会关怀与自我照顾,然后以他们为火种,让护士帮助护士,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与此同时,护理部通过巴林特小组活动开启了关爱新入职护士的心理健康关爱计划,紧贴新入职护士的实际工作需求,代入角色体验,丰富观察视角。活动历时近3个月,共开展了24个场次。

关爱护士的举措推出后,护士们普遍反映,项目让大家真正做到喜悦共分享、烦恼同分担,提升了职业认同感与归属感。

有成员说,“在巴林特中学习了换位思考,这种感觉真好,它是有效减少内耗的好方法”“许多案例看似在鼓励别人,其实也是对自己的治愈”“洞悉自身内心情感的变化,共情他人的行为方式,最后拥有一个更加丰富、健康的心理世界。”

护理部陈付红主任表示,病人需要关心,护士同样需要共情。护士心理体验的好坏、情绪把控的能力,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还会延伸到工作,影响到工作质量和患者的就医感受。此次以具体举措为护士提供全方位支持,旨在塑造“有知识、有能力、有温度、有情怀”的新时代护理人。“早在2013年,我们护理学科就获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跻身‘国家队’。作为全市唯一的护理学科全国临床重点专科,我们将率先垂范,以护士健康承托起患者的安全,助力医院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护佑人民健康。”

儿童重症监护室:

双手筑起生命防线重症患儿重获新生

今年初,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里,迎来了两位“新肝”宝贝,四岁的“可乐”和四个月大的“小小酥”,先后接受了肝移植手术。

为了确保两位宝贝顺利“闯关”,PICU迅速成立了专门的肝移植护理小组,制定了一整套科学规范的护理流程。术前的风险评估和身体准备、术中随时待命的CRRT小组、术后的专人专护,每一步都严谨而有序;不仅进行身体的综合评估、密切监测,还负责血液净化、管道维护、精准用药、标本采集、辅助检查等工作,同时,也不忘给予心理安抚,助力营养摄入和康复。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照护,两位宝贝成功渡过了感染关、出血关、排异关、营养关、康复关等重重关卡,出院回家。

在儿科重症监护室这个特殊的战场上,护士们用双手为患儿们筑起一道道生命防线,一次次点燃生命的火焰,让濒临死亡的患儿获得新生。

重症医学科:

率先采用新技术有效减少并发症

前不久,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成功实施了“床旁便携式可视化鼻肠管置入新技术”。这种新技术运用先进的可视化设备,通过鼻腔将鼻肠管精准地引导至十二指肠或空肠,以此构建一条有效的肠内营养输注通道,不仅降低了肠源性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而且对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危重患者来说,肠内营养不仅能够提供患者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素,促进康复,更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感染风险。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确保患者得到科学、合理、及时的营养支持。新技术的实施为危重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高效且便捷的肠内营养输注方式,显著提升了临床护理工作的效率与安全性。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闽西南地区首个采用这一技术的医疗机构,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体验,也为区域临床治疗护理工作带来全新的视角和方法。

骨运动医学科:

医康护一体化管理助患者重返运动场

年初,一位18岁的高中生因踢足球导致前交叉韧带断裂,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运动医学科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在医护人员精心照料下,术后当天就下床,第二天开始系统康复训练,术后3个月就恢复健康重返运动场了。

骨运动医学科采用围手术期的快速运动康复,实施医康护一体化管理。术前康复护士会进行全面评估,为手术创造最佳条件;手术当天医生护士共同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康复护士指导冰敷、床上肌肉训练,术后6小时鼓励并指导患者下床行走,实现24小时就可以出院的精准微创治疗;在出院后48小时、7天和30天时电话随访患者,跟踪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康复训练情况,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康复计划,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工作,重返运动场。

“精准微创、快速康复”的专科特色,促进患者快速康复,为全民健身保驾护航。

胸外科:

获评全省“胸外科快速康复示范病房”

在多数人眼里,肺部手术是大手术,至少要住院一周。前不久,一位71岁的阿婆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手术,护理人员评估后,配合医生制定合理的快速康复方案,并落实围手术期每个环节的护理要点。患者术后第一天便能饮水,第二天下床活动、正常饮食,第三天复查胸部CT恢复良好后拔除引流管,第四天便出院了。

这位阿婆正是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受益者。第一医院胸外科自2017年开始构建ERAS护理模式,从宣教、饮食、疼痛干预、血栓预防、气道管理、早期下床活动、管道安全及减轻术后伴发症状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综合护理,形成标准化流程,贯穿整个围手术期,打造专科护理服务品牌。

实践中,患者术后带管及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满意度提升。科室还组织了快速康复相关学术活动,发表数篇论文,2021年获评省“胸外科快速康复示范病房”。

院前急救科:

全天候待命出警争分夺秒救患者

几天前的一个凌晨,在和同事将一位80多岁的急性腹痛患者从老城区6层楼的楼梯上抬下来,并在救护车里采取院前救护措施后,护士发现,同样高龄的患者老伴迟迟未下楼。担心其发生意外,在确保患者无恙后,护士赶紧跑上楼,见老人家正借着微弱的灯光步履蹒跚地往下挪,赶紧上前将老人搀扶下来。

“厦门老城区居住着不少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在救助患者的同时,也要关注年迈家属的安全和感受。”这是院前急救科护理团队的心声。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前急救科自成立以来,秉承着“‘急’在分秒之间,‘救’在生死边缘”的职业精神,实行7×24小时全天候待命出警,为群众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不仅急救时争分夺秒救助患者,对患者家属也给予必要的人性化关怀。同时,院前急救科还积极开展公众急救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大众的急救认知和能力,为建设“健康厦门”贡献力量。

特色

呼吸治疗专科门诊

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与护理部牵头组建呼吸治疗专科门诊,自去年底成立至今深受好评,为医护患之间搭起更加紧密的桥梁。

该门诊由两位呼吸治疗师负责。他们是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管理团队中最需要的人,除了临床中各科室氧疗和机械通气等会诊指导外,也参与家庭呼吸治疗等工作。

该门诊帮助患者增强了治疗依从性,能够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反复急性发作,实现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早诊、早治和全程管理。未来,该门诊还计划开展互联网+线上健康咨询,入户健康指导等项目,造福更多患者。

伤口-代谢-血管联合门诊

第一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科足病工作室拥有强大的专科团队、丰富的专业治疗经验。工作室护理团队开设伤口-代谢-血管联合门诊,通过“1+1+1”模式让患者在首次就诊时获得多学科方案,减少就诊的烦琐。

护理团队自2016年开诊以来,门诊量累计达3万余人次。工作涵盖了糖尿病足病的预防、治疗、康复、随访等一系列过程,并与国内知名医院的血管外科、骨科、介入科及各社区服务中心形成了糖尿病创面防治网络,开展了自体富血小板凝胶、伤口负压吸引、无痛换药等先进技术,解决复杂伤口愈合困难等难题。

亮点

中医适宜技术门诊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第一医院自2017年9月开设福建省综合性医院首个中医适宜技术门诊,由中医专科护士坐诊。门诊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为原则,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推出了平衡火罐、耳穴疗法、开天门法、铜砭刮痧等多项创新技术。

门诊不仅在诊治技术和服务上优化创新,更是借助中医内涵,传播中医文化,为患者及家属搭建爱和友谊的桥梁,让患者心灵获得慰藉,创伤得到治疗,疾病得到康复。

猜你喜欢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WWW.QZQC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泉州汽车网、大泉州汽车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