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汽车网 >> 新闻中心 >> “追星”需要置办哪些“家伙事儿”? >> 正文

“追星”需要置办哪些“家伙事儿”?

发布时间:2024-11-18 11:47:29 来源:消费日报网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两千多年前,古人已发出声声“天问”;如今,仰望星空也正成为许多人的精神追求。

人们对浩瀚宇宙和天文学兴趣的增长使“天文+文旅”的融合模式逐渐火热。“天文+文旅”的核心在于独特的观测体验,如观星、追逐极光、观测流星雨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星空的好奇心,还能带来深刻的精神享受。而科技进步和望远镜等观测设备的普及使普通游客近距离感受宇宙成为可能,观测设备消费市场也由此扩大。

2023年全球天文望远镜市场销售额已达11亿元。未来,随着“看星星”这一爱好不再“小众”,天文文旅有望成为旅游业的新蓝海,促进旅游服务、餐饮住宿、天文设备制造等相关产业链发展。

图为天文爱好者正在观测。刘元摄

□本报记者刘元

走,去观星!日前,“六万年一遇”的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C/2023A3,Tsuchinshan-ATLAS)掀起了天文旅游的热潮。

以往,观星的群体并不广泛,而如今,从看别人观星到自己带着装备去观星,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成为观星玩家。与此同时,观测设备消费市场也进一步扩大。据恒州博智调研,2023年全球天文望远镜市场销售额达到11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8%。

“在五年前,天文观测比现在小众得多。2019年我加了几个社群,普遍只有二三百人,还经常能在不同的群里看到熟悉的身影。但这几年爱好者增加比较快,上限五百人的群已经开到第三个了。”北京市大兴区的天文爱好者张先生告诉记者。

正如张先生所说,近年来天文观测设备市场份额确实有所扩大。记者在小红书上搜索发现,“天文望远镜入门推荐”相关笔记数量超过1万篇。在某电商平台,一款天文望远镜过去一年销量超过2万件,不少消费者选择把入门级天文望远镜当做礼物送给儿童,培养其天文爱好。

“受科幻电影、小说等作品影响,以及入门设备价格越来越亲民,业余天文爱好者的数量及天文观测设备的需求在不断增长。”业内人士表示。

那么,爱好者从看别人观星到自己亲自实操观星,需要花费多少钱?“观星需要的基础设备包括望远镜、三脚架、赤道仪等,对那些平时观测目标主要为行星或月亮的消费者来说,大概花费几千元就可以入门。”某天文观测设备专卖店的工作人员许先生向记者算了笔账:“进阶”一点的消费者可能想要看星云、星系等深空目标,就需要升级设备,成本大概在1万至2万元。如果涉及深空拍摄,且对拍摄效果有一定要求,那入门起码要3万元。此外,全套设备的重量不轻,一个人要搬两三次,没有车很难去野外拍摄。

在普通人看来,都是“看星星”,为何设备价格会有这么大差距?是更贵的天文望远镜能“看得更远”吗?

许先生介绍,实际上,不同观测目标的亮度是不一样的。消费者在网上看到的很多五颜六色的壮观的天体照片,大多是经过几十个小时的长曝光,由几百张照片叠加制作。就好比人在很黑的空间内想要看清楚物体需要凝视更久一样,一些较暗天体目标仅凭单张照片或人眼可能分辨不出来。

所以,观星对设备要求无上限。

记者了解到,一般来说,望远镜口径越大,相同时间内能收集到的光线越多,成像素质就越好。这意味着相同条件下,想要拍摄同等质量的照片,口径越大的望远镜的拍摄所需时间越少,因此也越贵。

另一方面,深空拍摄与入门观测的另一差距体现在相机和赤道仪上。“入门观测并不需要相机,而深空拍摄最好准备特制的冷冻相机,这类相机对于天体散发的红色光线更加敏感,拍摄图像质量更加清晰。进阶爱好者还会选择黑白冷冻相机配滤镜,以获得解析力更强的图像,这套设备价格也会上涨。赤道仪在拍摄中起到的作用主要是始终让望远镜指向天体,稳定在画面中并抵消地球自转。更长时间的拍摄需要更为精准稳定的赤道仪,成本也会上升。”许先生介绍。此外,导星镜、经纬座、三脚架、户外电源、工控电脑、减焦平场镜、慧差修正镜等配件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既然这些装备一次性购置成本较大,那么刚入门的天文爱好者能不能以租代买呢?记者在某网络租赁平台搜索发现,天文望远镜、赤道仪这类装备几乎没有商家出租。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天文属于小众爱好,市场需求本身较少,且装备租赁前期成本较大。二是每一套观测装备在使用前都需要经过多次调试或改装,租赁的设备可能会遇到各种麻烦,甚至现场无法完成观测/拍摄。”

对此,有观点认为,相对较高的学习成本、缺乏便携性等因素正在限制天文消费市场增长速度。因此,天文装备品牌应做好产品定位,在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入门级产品应该主打性价比,定位更轻更便携,迎合大部分无固定观测场所的消费者的需求。

图为某天文爱好者的观测设备。受访者供图

猜你喜欢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WWW.QZQC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泉州汽车网、大泉州汽车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