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汽车网 >> 新闻中心 >> 长视频衍生微短剧,一个大写的“矛盾” >> 正文
最近微短剧打出了一张王炸。
抖音与周星驰联合开发的九五二七剧场,推出了《大话西游》IP衍生微短剧《大话·大话西游》。
这部改编自经典电影的微短剧自带热度,一经上线就在DataEye短剧端原生热播榜登顶,并连续霸榜;在抖音“最热短剧榜”上也一直高居榜首。
这部微短剧配置之豪华,就是放在长剧赛道里也毫不逊色。
出品人周星驰的江湖地位自不必赘言,主演蒋龙和张天爱也是妥妥的长剧男女主水平。
导演是“喜人”王建华、松天硕,编剧是《一年一度喜剧大会》金牌编剧六兽。
还有刚刚在《喜剧之王·单口季》炸场夺冠的付航,以及鑫仔、蒋诗萌、宋木子等一众“喜人”都来助阵。
这样的配置堪称降维打击。再加上主创班底曾在“单口季”的总决赛上亮相宣传,关注度自然低不了。
微短剧虽火,但野蛮生长多年,难免给人“草台班子”和“塑料质感”的印象。
如果《大话·大话西游》的尝试能成功,相信很快会有越来越多的正规军和“大咖”下场。
而在吸收长剧观众的这条路上,长剧IP衍生绝对是一把利器。
就拿《大话·大话西游》来说,同样是周星驰出品,表现却远超《金猪玉叶》。这种差异固然有卡司和内容因素在,但《大话西游》IP的加持绝对功不可没。
这部微短剧处处有电影《大话西游》的影子。
比如,男主至尊玉是至尊宝的弟弟,而女主“月光”显然是“月光宝盒”的梦幻联动款。剧中甚至直接有原版电影的画面,罗家英饰演的唐僧还露了脸。只能说,有版权就是任性。
无敌的时效性
从《大话西游》到《大话·大话西游》,从大银幕到手机竖屏,昭示的是观看方式的更新迭代。
“快”是当下时代的发展趋势,也是微短剧的制胜法宝。这种“快”是全方位的,不仅表现为剧集节奏快,还表现为信息跟进速度快。
长剧创作周期长,就像“期货”,要预判几年后的流行趋势,风险很大。
而微短剧极短的制作周期,让它能捧出热腾腾的新梗。
在这一点上,《大话·大话西游》表现得尤为突出。
剧中有个被抓的黑人大喊冤枉,“你们抓错人了,我不是黑悟空!”
而付航则在至尊玉被妖怪胖揍的时候激情喝彩,一声“passion”让人梦回脱口秀决赛舞台。
“黑神话·悟空”和付航的“passion”,跟星爷的无厘头喜剧配一脸。
在寻求破圈的过程中,无厘头喜剧确实是一个好选择。毕竟无厘头与微短剧的底层逻辑颇有相通之处。而“微短剧化”趋势是当下生活方式、节奏变迁带来的自然之势。
所以像周星驰这样在电影界堪称神话的从业者,也没有高人一等的倨傲,而是敏锐地拥抱新潮流。
逐渐升咖,身价倍增
当然,拥抱微短剧的主流制作方不止周星驰。
长剧集公司早就有过不少尝试。而在这些尝试中,开发热门长剧IP衍生品对它们来说最为得心应手。
于是,我们能看到一大批长剧甚至电影的衍生微短剧。
《庆余年之帝王业》
比如衍生于《去有风的地方》的《我的归途有风》,衍生于《小娘惹》的《天涯小娘惹》,衍生于电影《消失的她》的《消失的她们》,衍生于动画电影《雄狮少年》的《超越吧!阿娟》,衍生于电影《孤注一掷》的《变相游戏》等等。
但这些顶着电影、长剧IP光环的微短剧,表现却不算突出。究其原因,演员咖位严重缩水、货不对板恐怕是重要原因之一。
像讲述庆帝李云潜和叶轻眉往事的前传《庆余年之帝王业》这样的,都算对得起观众了,毕竟主演是长剧中的九品高手“燕小乙”。
只是“张冠李戴”,最大的讨论是观众对于“燕小乙”成为“庆帝”的调侃。网友戏称这部微短剧为“燕小乙重生之我成为了范闲的爸爸。”
而在长剧衍生微短剧中,《大唐来的苏无名》算得上个中翘楚。
这部衍生于《唐朝诡事录》的微短剧,苏无名由正主杨志刚出演,还有喜君的扮演者郜思雯搭档助阵,导演柏杉、编剧魏风华也都是原班人马。
这样的配置在微短剧里堪称豪华,绝对童叟无欺,虽没有实现大范围破圈,但在长剧类衍生品中一骑绝尘。
在这些衍生微短剧中,最出圈的倒是衍生于《一年一度喜剧大会》Sketch作品,讲述刘波和龙傲天故事的《少爷和我》。
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张哲华和詹鑫本尊出演,原编剧六兽保驾护航。而且喜人气质跟微短剧确实更配。
仔细梳理之后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一,长视频衍生微短剧是个微短剧精品化的好思路,值得做。
二,与一般意义上的微短剧制作逻辑不同,长视频衍生微短剧,演员咖位不降才是核心竞争力,也是大势所趋,但微短剧的潜力能支撑多大的咖位,相信时间会给市场一个答案。
这事儿挺矛盾的,一方面它会分走长视频的蛋糕,另一方面又给传统长视频公司送来温暖,就看如何选择了。
设定更跳脱,只需降低门槛
虽然微短剧的监管趋严,但它还是有比之长剧更天马行空的设定空间。
这种自由空间在衍生微短剧上表现得十分明显。
比如《大唐来的苏无名》用了穿越设定,背景放在了民国时期。这种设定也成功帮剧集实现了“降本增效”。
苏无名从铜镜中穿越而来,就不需要展现大唐背景,中郎将的缺席也变得合情合理;太平公主则带着记忆投胎成十岁小女孩,妆造都省了。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设定一举两得,既节约了成本,又开了脑洞,属实是靠创意省钱,值得借鉴。
衍生自《南洋女儿情》的《女神酒店》,由于有了“灵魂摆渡”系列编剧小吉祥天和导演巨兴茂的加入,彻底变成都市传说风,讲述了如《第八号当铺》般交换欲望的故事。
《少爷和我》更是脑洞大开,讲了十二个刘波和龙傲天平行宇宙的故事,涉及玄幻、武侠、历史、年代等多种类型。
这些衍生微短剧的气质更像是初代网剧,不走豪门复仇的无脑爽剧风,而是主打脑洞大开,补长剧之局限,更像是番外。
这样的风格在微短剧市场里有利有弊。
一方面,衍生剧多少带着原IP的长剧气质,鲜少“低级趣味”,给微短剧注入了不少主流审美;
另一方面,这样的微短剧对于长剧观众来说不够解渴,对于微短剧受众群体来说又门槛过高。
《大唐来的苏无名》节奏是快,省了不少起承转合、细枝末节,但从内容到故事推进方式都还是长剧式的。
剧集开头苏无名的金句独白甚至有一种美剧的既视感,但这些也都导致了观看门槛的升高。
比如,民国喜君要寻找骆宾王的《讨武曌檄》真迹,这与大唐及武则天、太平公主的勾连很是巧妙,但对此不感兴趣的观众难免一头雾水;
再比如,苏无名对京剧演变的介绍,言简意赅,令人称绝,但这也是主流微短剧绝不会费的笔墨。
它们的观看门槛,还体现在观众必须对原IP足够熟悉,才能愉快观剧。
《大话·大话西游》就被观众吐槽都是《大话西游》的回忆梗+“喜人”的内部梗,这对于不了解前情的观众来说很难入戏。
这样当然可以俘获原作粉丝,却可能将更多的观众拒之门外,何况原作粉丝本来就不是微短剧的核心受众。
因为这种矛盾的存在,长剧衍生微短剧今后可能会前所未有地强调“平台定制”,像《少爷和我》《大唐来的苏无名》,更适配长视频平台的受众,而为短视频平台定做,还得按照传统微短剧的规则来,这是长视频公司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文/云看天】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WWW.QZQC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泉州汽车网、大泉州汽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