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汽车网 >> 新闻中心 >> 血压高,要先控制“心率”?若心跳不超过这个范围,不用太担心 >> 正文
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疾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
在这个注重养生保健的时代,很多中老年人为了预防慢性病,将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按时体检。
一旦发现身体有问题,就会积极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药物,并且通过合理科学的饮食以及坚持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来稳定好病情。
高血压被称为“吃出来的富贵病”,尽管近几年来全世界医疗水平已经十分先进了,但是针对高血压这类疾病,仍然未能研制出能完全治愈的药物,确诊的患者一定要养成定期监测的良好习惯。
01
简述:高血压的发生机制
血压是由心输出量和外周血管阻力两个基本因素决定的,心输出量又受心脏舒缩功能、心率、血容量和回心血量等因素的影响。
而外周血管阻力主要决定于血管口径和血液粘度,血管口径又受神经、体液和血管本身等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
上述各种因素就其对血压的作用而言,可大致分为两类:
一是通过增加外周阻力和/或心输出量,使血压升高;
二是通过降低外周阻力和/或心输出量,使血压下降。
在正常情况下,两者保持着动态平衡,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波动范围之内,如上述某种或多种因素导致加压作用大干减压作用时,就会发生高血压。
02
对于正常的心率数值来说,一般正常成年人静息心率正常范围是每分钟60至100次,而具有研究发现,心率越慢,相对寿命就会越长。
而心率加快,反映出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反映出体内交感神经活跃。交感兴奋,会分泌出大量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物质,在这些激素的作用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等。
当交感神经持续活跃,肾上腺素分泌的水平持续大量升高时,心脏的消耗也同时变大。交感神经兴奋和高血压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心率过快,发生高血压的几率就高,反过来,血压高也会造成心脏功能的损害,从而使心率加快。
正常情况下,心率应该在每分钟60~100次左右,其实不管心率过快或慢,在平时都要格外的注意。如果血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这样才有利于稳定心率。
如果血压出现异常的时候就应该积极有效的调理,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会引起身体其他并发症的出现对身体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03
高血压对人体的4大危害
第一大危害: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最为主要的一个并发症就是脑血管方面的病变,特别是脑出血,从临床研究的结果来看,血压越高那么出现脑出血的几率也就越大。
很多病人之所以出现脑出血,就是因为血压骤然升高所造成的,脑出血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都非常的高。
第二大危害:引起肾脏疾病
病人如果血压长期高的话,容易造成肾小动脉硬化,肾功能会逐渐衰退,这种情况下容易引发夜尿频多,尿中有蛋白以及红细胞的,特别是当尿浓缩功能低下的时候,还可能会出现氮质血症还有尿毒症等。
第三大危害:引发猝死
高血压病人,血压高,左心室的负荷会增加,进而会让左心室变得肥厚,容易让病人出现冠心病心律失常等。
而这些是猝死的高危因素,从猝死所占的几率来看,冠心病猝死约占整个心血管猝死的9成左右。
第四大危害:导致多种病变出现
高血压对于人体的多个器官都可能会造成威胁,比如容易诱发充血性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有的病人还会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而这些疾病都十分的凶险,随着病情的进展会直接危及到病人的生命健康。
04
如何应对高血压?
1、坚持运动:经常性的身体活动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如健走、游泳、太极拳、家务劳动等,活动量一般应达到中等强度。
2、健康饮食——低盐、低脂、低热量:高盐饮食显著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减少摄入富含油脂和高糖的食物,限量使用烹调油,多吃蔬菜和水果。
4、戒烟:吸烟有害健康,吸烟者应尽早戒烟。
5、保持乐观心态:在日常生活中应当保持一个良好乐观心态,定期监测血压,避免情绪过激。
6、坚持吃药:确诊为高血压后,最重要的就是按时按量服药,这对高血压的控制非常重要。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能把血压控制得非常稳定,减少或者避免了高血压对于身体脏器的危害。
05
延伸阅读——测量血压时的注意事项
1、测量前应检查血压计,符合要求方可使用。如水银不足,可使测量血压偏低。
2、需要密切观察血压的病人,应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以确保所测血压的准确性及可比性。
3、测血压时,血压计“0”点应与心脏、肱动脉在同一水平位上。坐位时肱动脉平第四肋软骨,仰卧位时肱动脉平腋中线水平。
4、打气不可过猛、过高,以免水银溢出,影响测量结果及病人舒适度。水银柱出现气泡,应及时调节、检修。
5、当发现血压异常或听不清时,应重测血压。注意应先将袖带内的气体驱尽,使汞柱降至“0”点,稍待片刻,再进行测量。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WWW.QZQC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泉州汽车网、大泉州汽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