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汽车网 >> 新闻中心 >> 打造特色“中国药”,贵州这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有来头 >> 正文
3月22日,中药功效成分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贵阳召开。实验室依托贵州医科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山东大学共同组建,中国科学院陈凯先院士担任实验室主任。
当天,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丁健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郝小江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创新中药研究院院长林国强院士,云南白药集团中药战略科学家朱兆云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岳建民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俞飚院士,郑州大学副校长常俊标院士等医药领域知名院士,贵州省科学技术厅、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贵州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贵州省医疗保障局、贵州省发改委、贵阳市科技局等省市领导莅临出席实验室建设启动会。
此外,出席本次会议的还有来自实验室共建依托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山东大学的领导专家,来自遵义医科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等兄弟院校专家,来自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医药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梧州中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产学研合作企业代表,来自贵州医科大学党政领导、天然产物研究中心、各附属医院以及全国医药领域著名专家学者等300余人。
实验室主任陈凯先院士讲话,他指出,实验室的发展目标是创建民族药与中药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现中药功效成分绿色制造与创新利用,产出一批理论构建有建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成效的原创成果,打造特色“中国药”。三家共建单位将通过资源深度整合,实现资金专用、人才双聘、平台共享的共建、共享、共赢合作运行机制,真正做到“1+1+1>3”,形成国际领先的中药民族药创新高地。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项长权致辞。他表示,希望以实验室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实践完善跨区域、跨校际的运行合作机制,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尽快产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服务国家创新发展,为贵州省科技合作模式树立典范。
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杨天仪致辞。他希望实验室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聚集优秀人才,为贵州省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特别是中药民族药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大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贵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何志旭表示,全国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科技力量,将聚焦“喀斯特地貌区域的中药民族药挖掘利用”,始终站在科学与技术的前沿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一线阵地。贵州医科大学将联合共建高校,努力将实验室打造成为中药功效成分精准发掘与创新利用的策源地和人才培养新高地,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贵州医科大学校长罗鹏教授主持会议。
实验室依托共建单位领导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季光教授、山东大学副校长易凡教授分别致辞,表示将从平台条件、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等方面提供保障,发挥产学研融通优势,加速中医药领域的工作创新突破,推动中医药事业与产业高质量发展。
华东医药贵州药业董事长张建飞表示作为实验室的产学研合作伙伴,将全力配合并支持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市场、人才、资金等方面优势,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会议举行了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战略咨询顾问等聘任仪式以及产学研签约仪式。聘任中国科学院陈凯先院士担任实验室主任,聘任中国工程院丁健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郝小江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聘任中国工程院张伯礼院士担任战略咨询顾问。聘任贵州医科大学汤磊教授为实验室执行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陈红专教授为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杨莉教授和鞠建华教授为实验室副主任。
贵州医科大学、山东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分别与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医药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梧州中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小分子调控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俞飚院士,中国药科大学多靶标天然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李萍教授,江西中医药大学经典名方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杨明教授分别作了大会主旨报告,本环节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张卫东教授主持。
随后,中药功效成分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
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任丁健院士主持,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理事会以及学术骨干出席会议。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厅长杨松讲话,他表示,实验室的成功重组获批,实现了贵州省医药领域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的重大突破,省科技厅将一如既往全力支持实验室的各项工作建设,引导和推动实验室的健康有序发展。
实验室主任陈凯先院士介绍了实验室基本情况,实验室执行主任、贵州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汤磊教授作实验室建设运行方案汇报,从实验室战略定位与历史贡献、重点研究与任务目标、组织架构与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汇报。
学术委员会专家就实验室的建设运行方案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实验室成果丰硕,特色鲜明,取得了显著的建设进展和成效,并就平台建设、研究方向、重点任务、人才队伍、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的优化指导建议。
贵州医科大学校长罗鹏教授代表3家依托单位作表态发言,对各位专家提出的宝贵建议表示由衷感谢。他表示,该校将从政策、资金、人才、基础条件建设等方面为实验室的建设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全力以赴建设好实验室。
当天下午,还召开了中药功效成分发掘与利用研讨会。旨在加强中药功效成分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发展,促进创新药物研发领域学术交流。研讨会分为“中药功效成分发掘与作用机制”“中药功效成分创新利用”两个分会场。
四川大学秦勇教授,华中科技大学万谦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郭兰萍研究员,北京中医药大学雷海民教授、王勇教授,南方医科大学毕惠嫦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盛春泉教授,暨南大学高昊教授,浙江大学范骁辉教授,首都医科大学王伽伯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王继刚研究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陈万生教授、田平教授、栾鑫教授,山东大学沈月毛教授、沈涛教授、展鹏教授,贵州中医药大学周涛教授,贵州医科大学郑江教授、廖尚高教授、苑春茂研究员、陈艺教授等22名专家学者分享了在中药功效成分发掘与利用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进展与突破并开展深入的学术交流。本次研讨会汇集了医药领域的权威专家和知名学者,共同探讨中药功效成分发掘利用与创新药物发展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对促进中药功效成分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发展和创新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功效成分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前身是依托贵州医科大学于2016年获批准建设的省部共建药用植物功效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结合医药领域布局重点方向,以贵州医科大学为依托单位,整合了上海中医药大学、山东大学两所双一流高校优势资源,东西部共建、唯一聚焦喀斯特区域中药民族药挖掘利用的全国重点实验室,面向现代科学技术解读中医药原理并研发原创新药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构建中药民族药功效成分“精准发掘-绿色制造-创新利用”三位一体的现代融合创新体系,于2024年12月获科学技术部批准建设。
来源贵州医科大学编辑汪盈平二审何剑三审杨国军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WWW.QZQC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泉州汽车网、大泉州汽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