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汽车网 >> 新闻中心 >> 中俄变了, 能源占比降至50%以下, 机电产品成新引擎, 欧美急了 >> 正文
2024年全年贸易额达2448亿美元,同比增长1.9%。更引人注目的是,能源贸易占比首次降至50%以下。
以机电产品为代表的非能源领域成为增长新引擎。
这一结构性转变标志着中俄经贸合作正从“资源依赖”向“全产业链协同”加速升级。
能源合作:价格优势与战略安全的双重博弈尽管俄罗斯仍保持中国最大原油供应国地位(2024年对华出口量1.08亿吨,占中国进口总量17.6%),但能源贸易在中俄双边贸易中的占比已从2020年的68%降至49.8%。
其中,俄罗斯原油出口价格较布伦特基准折价约15美元/桶,为中国节省成本超160亿美元。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输气量突破300亿立方米,西线管道可行性研究启动,未来年输气能力或再增300亿立方米。
不过,煤炭进口因铁路物流瓶颈同比下降7%,显示能源合作正从“量”向“质”转型。
非能源贸易:机电产品增速领跑,农产品与矿产齐发力2024年,中俄非能源贸易额达1228亿美元,同比增长3.8%,占比首次过半。
机电与高新技术产品:中国对俄出口机电产品增长9%,汽车及零部件出口量达116万辆(哈弗汽车市占率升至12%),5G基站设备、工业机器人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激增51%。<
/p>
金属与矿产:俄罗斯对华铜矿石出口量增26%,铝制品出口量增25%(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和光伏组件生产),钾肥进口量占中国35%,保障农业需求。
农产品与食品:俄小麦出口量达850万吨(中国进口量12%),菜籽油出口量翻倍至120万吨,冷冻鱼增长30%,高端农产品对华供应能力显著提升。
欧美企业承压:中国产业链优势凸显随着中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在俄市场份额扩大,欧美企业面临双重冲击。
例如,中国汽车在俄销量已超德国品牌,哈弗、吉利等车企通过本土化生产降低成本。
俄罗斯农机市场中,中国联合收割机和播种机占比超70%,挤压了欧美品牌空间。
此外,中俄本币结算覆盖率达95%(人民币占比99.6%),跨境支付系统(CIPS)处理量增长3倍,进一步削弱美元在欧亚贸易中的主导地位。
战略支撑:金融创新与物流通道重构中俄通过86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4万亿元人民币)深化全产业链合作,涵盖天然气化工、造船、农业等领域。
中国参与北极LNG-2项目和科维克金气田开发,持股比例达20%;俄罗斯在黑龙江建立大豆种植基地,年产50万吨。
同时,中欧班列(渝新欧)开行量增长28%,40%货物经俄转运至欧洲;远东港口吞吐量增18%,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成中国东北主要出海口,物流效率提升15%。
未来展望:“一带一路”下的深度协同中俄计划2025年推进西线天然气管道建设,对长三角供气再增50亿立方米。
创新合作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联合研发疫苗已在俄获批上市。
分析指出,这种“能源+制造+科技”的全方位合作模式,不仅增强了双方经济韧性,更在西方制裁背景下重塑了欧亚贸易版图。
从中俄贸易结构剧变可见,两国正通过资源互补、技术协同和金融创新,构建起更具抗风险能力的新型经贸关系。
随着非能源领域合作持续深化,欧美企业在俄市场的传统优势恐将进一步被稀释,而中俄“去美元化”进程的加速,也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样本。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WWW.QZQC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泉州汽车网、大泉州汽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