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汽车网 >> 新闻中心 >> 以“家”文化,悦享幸福时光 >> 正文
全福街道烟厂社区居民1200余户,常住人口有3000余人,辖区居民以济南卷烟厂职工及家属为主。居民每日的上班路线相同,生活节奏、兴趣爱好类似,邻里关系融洽,对企业和社区有着较强的归属感和凝聚力。自国有企业“三供一业”移交以来,烟厂社区创新探索厂企居型社区文化建设路径,持续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推动优秀资源共享、文化文明共建,以“悦家”为理念,推进文化书院建设,着重打造文化书院非遗项目,让文化社区建设如春风拂面,悄然渗透至社区的每一隅。
一、同心筑家,悦居越和顺
1.筑造社区文化书院,引领社区“家”风尚
严格遵循“五有”标准,全力推进“六个一”综合建设工程:从悬挂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书院牌匾开始,搭配详尽的使用手册、直观的功能室分布图以及智能化的指引系统,增强书院的辨识度和实用性;利用“邻聚力”小程序进一步拓宽书院的影响力与覆盖范围;整合历城区优质文化资源库、老年大学长者学堂、俏东方教育机构以及社区内的文化能人,共同构建起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一套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2.打造社区文化标识,传递社区“家”共鸣
围绕烟厂社区厂企居型社区特点,居民关系熟络、融洽,热心居民和党员建言献策,从“共筑、共享、共建”三个立意点着手,开发“家”文化社区文化符号,将“家”文化标识用于篮球场、小花园、文明标语、楼栋单元号码牌等社区各个场景,让“家”文化厚植于居民心中。
3.升级社区文化区域,打造社区“家”场景
烟厂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占地3000多平方米,文明实践与公共文化服务深度融合,通过创办非遗项目,以高标准精心打造出非遗手工坊、红色记忆展览馆、书画室、舞蹈室、家庭生活指导室、声乐室、图书室、宣讲室等众多功能室。依据“一月一主题”的模式开展各类活动,从而构建起一个集文化服务、体育健身、理论宣讲、学习教育、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文明实践基地,成为了辖区内极为重要的社区文化高地,宛如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在社区中熠熠生辉。
二、同享乐家,悦居越精彩
1.延伸社区文化阵地,丰富社区“家”体验
将文化创意融入社区生活场景,让居民将社区视为温馨如家的生活空间,建设室外“绿意”共享花园、“悦居小院议事厅”,打造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训练场;依托社区教育资源,为青少年常规开展“课后欢乐一小时”“才艺大展厅”“我的美术室”等主题活动。扩大社区文化服务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增强文明实践阵地吸引力。
2.创办非遗社区学院,传承社区“家”韵味
作为“非遗传承示范社区”,为弘扬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设非遗社区学院。整合社区内外资源,包括历城区优质文化资源库、齐鲁工业大学、共建单位等,打造非遗教学基地与展示区。同时,邀请非遗传承人及专业讲师进行授课,传授非遗技艺,并动员社区居民、非遗文化爱好者等参与教学辅助工作,共同培养非遗传承人才为社区非遗主理人,形成可持续的传承机制,让居民共享社区丰富文化资源,提升社区浓厚文化气息。
3.宣扬廉洁和美家风,厚植社区“家”理念
烟厂社区以建设良好家庭家教家风作为社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培养时代新人,弘扬优良家风的作用,不断推动社区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38米家风文化墙,展示了国学家训、红色家风、社区优秀党员家风故事等;开展“妙手绘长卷、传承好家风”等家风主题活动,引领和美家风;走访社区居民、了解社区中的“模范家庭”“口碑家庭”,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评选活动。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风家教,倡树新时代家庭观,营造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浓厚氛围,让居民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积极传播好家风、好家训,建设文明和谐社区。
三、同行创家,悦居越美满
1.助力社区治理,凝聚社区“家”力量
为激活社区治理,社区汇聚能人志士,组建了“红石榴”党员志愿服务队(200余人,含4支红色专项队伍)、“七彩同心”文体志愿服务队(含15支分队,涵盖文化、体育、心理等多领域)及“向日葵”楼栋爱心志愿服务队(聚焦邻里互助)。今年来已开展古典舞、葫芦丝、非洲鼓、合唱、门球等360余次特色课程活动,覆盖居民2000余人次。依托博康养老,提供专业的“为老”专区,下设老年食堂、康复理疗等。群众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受惠其中,真正感受到“悦”居越满意。
2.整合多方资源,协同社区“家”治理
联合将军集团、济南市住建局、历城刑警大队等“双报到”单位共同参与社区建设,通过移风易俗宣讲、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社区环境美化等融入到社区治理中。依托共建单位打造的“垃圾分类+”数字化管理平台,助力社区成为山东省第一批“无废城市”及省级垃圾分类试点社区,一年来开展主题活动近百场。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共同爱护社区家园,有效促进了社区和谐共融。
在“家和烟暖”文化品牌引领下,烟厂社区探索创新文化社区典范,通过共筑、共享、共建,提升居民文化意识,增强社区文化氛围。未来,社区将深耕文化建设,整合资源,创新治理,进一步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携手居民共筑美好未来。
责任编辑:张润邦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WWW.QZQC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泉州汽车网、大泉州汽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