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汽车网 >> 新闻中心 >> 2024年全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六大上市机场五家盈利 >> 正文

2024年全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六大上市机场五家盈利

发布时间:2025-05-13 12:12:18 来源:滚动播报

近日,上海机场、首都机场、深圳机场、白云机场、海南机场及厦门空港等六大国内上市机场相继发布了2024年度及2025年第一季度相关经营业绩和财报数据。在行业表现中,中国主要上市机场展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但发展不均衡的特征依然明显。上海机场领跑同行,净利润实现翻倍增长,还创造了新的营收历史纪录。根据统计2024年六大上市机场合计共实现营业收入362.7亿元,同比增长4.6%,实现归母净利润28.0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六家机场合计总营收为91.8亿元,归股净利润合计为10.7亿元,较2024年同期大幅减亏增利。

上海机场2024年以及今年一季度营收创历史新高,实现营业收入123.6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97%,归母净利润19.3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7.05%。另外,2025年一季度营收为31.72亿,同比增长4.72%,归母净利润5.19亿元,较去年同报告期归母净利润增加1.33亿元,实现3年连续上涨,同比增长34.53%。上海机场表示,2024年业绩变动主要原因是航空业务稳健增长以及非航业务持续复苏。在航空运营数据持续提升下,公司航空性收入同比增长27.07%,占总收入比例为45%,较2023年占比提升。其中航班架次相关收入和旅客货邮服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6.5%以及35.7%。公司非航空性收入同比增长2.06%,其中商业餐饮收入同比-15.47%,主要受商业经营权转让收入减少影响。物流服务收入以及其他非航收入分别同比+13.32%以及+11.46%。

深圳机场同样表现亮眼,2024年全年三大指标刷新历史纪录,航班起降42.8万架次,旅客吞吐量6147.7万人次,首次突破6000万人次,全国排名均为第四,分别同比增长8.9%、16.6%;货邮吞吐量188.1万吨,同比增长17.6%,排名全国第三。2024年深圳机场实现营业收入47.3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80%,主要是客货运业务增长带来营业收入增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68%,主要是收入增幅大于成本增幅。报告中还指出,非经常性损益的减少对净利润的影响显著。主要原因是2023年收到深江铁路建设项目征收房屋和场地补偿款项扣除资产账面价值后净收益4.74亿元。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深圳机场非航业务步入新阶段,广告、货运业务对盈利贡献度提升。非航业务中,免税、广告和货运业务均步入新发展期:广告方面,公司与梅迪派勒签署广告经营协议,经营期2024年2月1日至2030年1月31日,2024年公司广告收入3.9亿元,同比+3.3%,营业利润3.8亿元,随着机场客流量稳步增长,广告收入规模仍有提升空间。货运方面,国内+国际保障节点逐渐发展,2024年深圳机场国内、国际货邮吞吐量分别为92万、96万吨,规模相当,2024年公司航空物流收入4.5亿元,营业利润0.88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深圳机场国内、国际货邮吞吐量同比+4.5%、+22.8%。另外,2025年一季报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增,营业收入为12.5亿元,同比上升11.2%,归母净利润为1.63亿元,同比上升72.2%。

海南机场旗下控股及管理输出九家机场全年共保障旅客2462.62万人次,起降架次16.11万架次,货邮吞吐量12.34万吨,旗下三亚凤凰机场再次迈入“两千万级空港”行列,琼海博鳌机场旅客吞吐量打破历史纪录。2024年海南机场营业收入为43.68亿元,同比下降35.4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9亿元,同比下降51.88%。此外,海南机场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为10.9亿元,同比下降8.6%,归母净利润1.0亿元,同比下降54.1%。海南机场在2024年报中表示,消费增长放缓及行业周期等因素导致免税商业业务业绩同比有所下降,从而影响公司对联营单位的投资收益。由于公司在处置海南兴业国际联合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产生的投资收益、部分债务重组收益等属于非经常性事项,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下降。截至2024年底,海南机场业务营收、免税与商业业务、房地产业务分别同比下滑10.96%、15.46%、69.51%。

厦门机场旅客吞吐量2791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持续保持单跑道全国最高纪录;境外旅客吞吐量375万人次,恢复进度位列全国千万级机场前列,恢复至2019年102.6%;全年国际及地区中转旅客量132万人,同比增长超40%以上,全国排名第4位;货邮吞吐量37.57万吨,其中,境外货邮吞吐量23.12万吨创最高纪录。厦门机场2024年营收为18.8亿元,同比增长11%,归母净利润4.3亿元,同比增长21.8%。此外机场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为4.9亿元,同比增长4.9%,归母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4.1%。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去年全年表现可圈可点。2024年度公司经营情况呈现全面复苏态势,核心业务指标创历史新高,其中旅客吞吐量继2019年后再次突破7000万人次大关,稳居全国机场前列。受益于航空市场需求的持续恢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显著增长,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9.26亿元,比上年增加4.84亿元,增长109.51%;公司通过优化成本结构实现降本增效,成本费用增幅显著低于收入增速,现金流状况持续改善,经营质量进一步提升。总体而言,2024年公司通过业务量回升与精细化管理协同发力,实现经营业绩跨越式增长,为打造世界级航空枢纽提供有力支撑。另外,2025年一季度仍旧稳步发展,实现营业收入18.22亿元,同比增长9.52%;净利润2.96亿元,同比增长57.71%。

2024年,全年北京首都机场的飞机起降架次达到43.36万架次,较上一年度增长约14.2%;旅客吞吐量达6737万人次,同比增长约27.4%;货邮吞吐量达144万吨,同比增长约29.3%。2024年首都机场营业收入为54.92亿元,同比增长约20.5%。航空性收入和非航空性收入分别为26.68亿元和28.25亿元,增长幅度为27.2%和14.7%。首都机场税后净亏损13.9亿元,较上一年度的亏损减少约18.1%。另外,2025年第一季度尽管营业收入有所增长,营业收入13.45亿元,同比增加0.36%;在该季度仍录得净亏损1.2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49亿元有所改善。首都机场表示,2024年航空业务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民航业的持续复苏,尤其是国际航班的恢复。非航空性业务收入的增长则与旅客流量及商业资源的逐步恢复密切相关。航空性业务收入为26.68亿元,同比增长约27.2%。飞机起降及相关收入为13.95亿元,同比增长约20.8%,主要得益于飞机起降架次的回升。旅客服务收入为12.72亿元,同比增长约35.2%,主要由于随着国际航线的进一步恢复,国际旅客流量增长较多,加之国际航班旅客服务收入相对国内航班更高,使得旅客服务收入增幅高于旅客吞吐量增幅。非航空性业务方面,得益于旅客流量和商业资源的逐步恢复,非航空性业务收入为人民币28.25亿元,较上一年度增长约14.7%。不过,免税零售租金与提成收入造成拖累,以及大兴机场分流,是首都机场仍亏损的部分原因。

从目前2024年财报表现来看,各机场营收和利润数据虽都在2023年的基础上有所增长,但与2019年各自的基准相比仍有差距。其中,白云机场恢复程度最高近九成,厦门机场恢复至八成水平,深圳机场恢复至七成水平,上海机场仅恢复至近四成水平,2024年首都机场归母净利润为负数。另外在财务比率方面,各机场的资产负债率普遍处于可控水平。厦门机场2024年资产负债率最低,为17.5%,上海机场为37.9%,广州白云机场为31.1%,深圳机场维持为51.3%,海南机场为52.2%,北京首都机场的负债率相对较高,为56.1%。

国内市场的复苏为各机场提供了基础支撑,而国际航线的恢复进度则成为2024年机场排名和增长动能的关键变量。早期国内航线的白云、深圳机场恢复较快一度领跑。但随着国际旅行逐步正常化,拥有强大国际网络和较高国际旅客占比的上海浦东机场迎来增长,重回领先地位。这表明,机场的枢纽地位,特别是国际枢纽功能,在后疫情时代对其长期增长潜力至关重要。同时,货运量的恢复速度普遍快于客运,显示出航空物流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韧性以及电商发展带来的结构性增长机遇。

从盈利模式上,大多数上市机场依靠航空性业务收入与非航空性延伸服务形成双翼推动。尽管整体趋于复苏,但国内上市机场仍面临若干挑战:首先,高昂的人工成本、折旧费用以及直接运营费用是各机场必须面对的问题。尤其是部分机场由于历史包袱和设备更新不及时,成本管理存在较大压力。其次,高铁在短途运输上的便捷和高效,对部分航线形成了替代效应。这要求机场在差异化服务和产品创新上不断寻求突破,以避免客流转移。再次,随着国际航线的逐步恢复和全球经济复苏,各机场在面向国际市场时将面临更多竞争。同时,政策调整和行业监管趋严也使机场在业务扩张过程中需更加谨慎,防止因成本上升或监管风险影响整体经营。

展望2025年,六大上市机场有望在持续的客货流量增长中寻求更高质量的发展。国际市场的全面复苏将是最大的增长引擎,有望改善旅客结构,提升机场的综合收益。非航业务的创新,特别是在物流、广告、数字化服务和特色商业方面的突破,将是弥补免税业务短板、重塑盈利能力的关键。(文宇)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猜你喜欢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WWW.QZQC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泉州汽车网、大泉州汽车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