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汽车网 >> 新闻中心 >> 贵州省劳动模范杨鑫:匠心筑梦绽芳华 产改深根育英才 >> 正文
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
今年4月,贵州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贵阳市举行。贵州华电桐梓发电有限公司燃料部副主任杨鑫被评为“贵州省劳动模范”。从普通检修工成长为全国能源行业燃料化验员职业技能竞赛银牌技工,这位“90后”工匠用汗水与智慧,在黔北大地上谱写了一曲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奋斗赞歌。
杨鑫在贵州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现场。
匠心筑基:锤炼本领护航能源保供
2016年夏天,杨鑫戴上安全帽,第一次踏入桐梓公司锅炉检修车间。轰鸣的机组、密布的管道、复杂的设备,让这个农家子弟既震撼又兴奋。从那天起,“干一行爱一行”的朴素信念便成为他扎根一线的座右铭。每天提前一小时到岗熟悉设备,随身笔记本记满参数,遇到难题追着老师傅请教……他用脚步丈量车间每一寸角落,用汗水浇灌青春成长之路。“锅炉检修是技术活,更是细心活。”三年淬炼,杨鑫从青涩学子蜕变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杨鑫在煤场检查煤质情况。
2019年秋天,身为燃料安全专工的杨鑫毅然申请重返检修一线,“只有在一线才能触摸技术的脉搏!”担任锅炉检修班班长后,他以“零缺陷、零事故”为目标,带领团队多次完成急、难、险、重抢修任务。2021年寒冬深夜,#2机组捞渣机链条突发断裂,彼时正值能源保供攻坚战关键期。杨鑫带领班组成员在寒风刺骨的生产现场鏖战,严密监视着捞渣机运行情况,跳链一次,抢修一次。寒风中,他拧螺丝的手指冻得僵硬,就哈口热气搓搓手继续干;困得撑不住时,浓茶成了“续命法宝”。连续五天五夜,每天睡眠不足四小时,最终啃下这块“硬骨头”。事后同事问他“累不累”,他只是摆摆手:“保供就是保民生,再难也得咬牙坚持!”
2020年3月,杨鑫被乌江公司选中到安全环保部学习锻炼,开启为期半年的淬炼之旅。他深度参与乌江公司反违章知识竞赛、反违章现场会议、安全月活动启动仪式等大型活动的组织和策划,将理论知识与组织协调能力转化为实操经验。参与编写乌江公司安全生产“五条禁令”、应急预案评审以及乌江公司系统内电厂安全生产大检查等工作,限期整改安全隐患,建立闭环管理机制,使基层安全管理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他创新安全活动形式,研发的“安全警示微课堂”纳入班组每周安全活动学习,首创的“一提一补”学习法和专题研讨模式也得到广泛推广和学习,让原本枯燥的安全教育变得入脑入心。
带着淬炼出的“安全秘籍”回归岗位的杨鑫,始终以先锋之姿扎根能源保供主战场。从锅炉设备的精密检修到燃料质量的严格把控,他既是现场指挥员,又是煤质“守门人”。2024年秋,桐梓公司迎来60万吨电煤入库攻坚任务。面对日均320多辆运煤车的压力,每小时只能收煤15至20车,极大影响公司存煤计划。“保供战役已打响,党员必须冲锋在前!”在该公司党委统筹部署下,杨鑫带领党员突击队,坚守在收煤现场第一线,做好夜间和周末收煤现场的值班值守。并强化验收管理,严抓煤车随机抽样工作,严厉打击来煤掺杂使假行为。“保供不是降低标准的借口!”在他严格把关下,燃料部9月完成收煤40.44万吨,创单月收煤量历史新高。他以“匠心筑基”的姿态,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能源保供大局,用“顶梁柱”般的脊梁,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扛起国企担当。
创新奋进:在传统领域开辟新赛道
“传统能源行业需要用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这是产业工人的使命。”这是杨鑫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杨鑫在检验煤质。
2021年11月,杨鑫担任燃料部采制化专工。面对燃料质检领域技术门槛高、操作标准严的挑战,在公司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创新构建“理论+实操”双轨培训体系,通过“现场纠偏”实时规范操作细节,以“一对一考核”强化标准化意识,在2022年中国华电和乌江公司燃料抽检中,制样、化验合格率实现“双百”突破,为燃煤成本精准管控奠定基础;在合规管理方面,按照“废改立”要求,将36项分散制度整合优化为6项核心规范,大幅提升管理效能;他更立足廉洁风险防控,精心编撰“三要点”工作手册,将技术规范、廉洁红线、安全准则凝练成“口袋指南”,让从业人员“一册通晓、一学能用”;尤其在CNAS复评审工作中,他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修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实验室根本性指导文件,全面规范台账管理,加强化验人员技能培训和日常管理,经过半年不懈努力,实验室正式通过CNAS复评审,进一步增强实验室的公信力。
杨鑫的成长轨迹,映射着桐梓公司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坚实步伐。该公司党委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培训+平台赋能”三链发力,持续深化“师带徒传帮带”“标杆引领”长效机制,让经验传承与创新活力并重;深入推进“产改赋能、奋进建功”行动,围绕生产运行优化、节能降耗技术攻关等核心任务,组织职工开展“揭榜挂帅”“金点子”征集等活动,形成全员创新奋进、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为青年人才铺设进阶赛道,让一线工人的实践智慧转化为企业发展动能。
“问题在哪,创新的方向就在哪”。作为邹胜龙劳模创新工作室核心骨干,杨鑫始终秉持这一理念,积极在项目研发、技能攻关、创新发布等方面发挥作用。针对风机转子拆卸费时费力难题,他研制出可调节支撑工具,将检修时长从8小时压缩至4小时;围绕磨煤机密封装置易损难题,他设计双层密封结构,使设备使用寿命提升至原来的3倍;为攻克煤样化验精度难关,牵头研发自动混合装置,将人工误差降至0.1%以下……他主导的8项国家专利累计为企业创造600万元经济效益。其中,“一种煤样混合装置”更是获中电联职工创新成果一等奖。杨鑫以创新为刃,在传统能源质检领域开辟出一条技术革新、管理升级的新赛道,迈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新步伐。
薪火相传:打造新时代工匠梯队
“别人练一遍,我就练十遍。”这句掷地有声的自我宣言,成为了杨鑫职业生涯的行动标尺。从业八年,他从一名普通检修工成长为手握8项国家专利的“技术尖兵”,从技能竞赛的“新秀”蜕变为贵州省劳模。翻开他的荣誉簿,全国能源行业燃料化验员职业技能竞赛二等奖和银牌技工、贵州电力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个人一等奖等数十项奖项熠熠生辉,每一项都镌刻着他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执着“较劲”。
2023这一年,杨鑫分别备战全国能源行业、中电联、贵州电力行业的三项燃料化验员职业技能竞赛,时间紧任务重,他温习了大量专业书籍,系统梳理省内外多个电厂同型机组的燃料化验技术技能知识,全方位拓展视野,消除技术死角、盲点。在化验室里度过每一天,争分夺秒地在理论知识、实操现场演练上狠下功夫。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紧张高强度培训,经过层层选拔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分别荣获个人一等奖、两个三等奖和团体奖等殊荣。载誉而归时,杨鑫难掩激动,“这份荣誉是肯定,是激励,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也让我倍感振奋,我们产业工人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我要继续努力学、加油干,加快提升自己,为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秉持“平凡不等于平庸,把小事做到极致就是价值”的信念,杨鑫实现了从“技术小白”到行业标杆的蜕变。2023年,杨鑫走上燃料部副主任的工作岗位,并且成为桐梓公司的一名内训师,肩上的责任和担子更重了。
面对燃煤采制化团队多为转岗人员、专业基础薄弱的现状,杨鑫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创新开展“理论+实操”“授课+竞赛”的立体化培训模式,每年组织多场专题培训,他主导的燃煤采制化技能竞赛不仅成为检验学习成果的“练兵场”,更激发了团队比学赶超的热情。两年来,累计培养输出高级技能人才30余名,为公司打造了一支作风硬、技术强的燃料技术队伍。
从青工到专家,从参赛者到出题人,杨鑫的角色在发生巨大的改变。2023年,作为乌江公司燃煤采制化技能竞赛队长,他带领团队踏上征战中国华电、贵州省级赛场的征程。他深入分析每位选手特点,量身定制“一人一策”强化方案,白天指导实操细节,夜间复盘理论难点,四个月夙兴夜寐的陪练中,办公室的灯光常亮至深夜。辛勤耕耘终获累累硕果:在中国华电技能竞赛中斩获团队三等奖及优秀个人荣誉;更在贵州省技能大赛中勇夺团队一等奖1名、个人一等奖1名等多个奖项,创下公司在该领域历史最佳战绩。
凭借深厚的理论积淀与丰富的实战经验,杨鑫的技术影响力持续扩大。2024年,他成功入选中电联首批火电厂燃煤采制化40人培训讲师行列,同年11月,受邀担任中国华电燃煤采制化上岗取证考核员。
这位“90后”工匠用行动证明: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成长之路,既是个人价值的实现之旅,更是个体成长与公司发展的同频共振。领奖台的聚光灯终会熄灭,但黔北高原的万家灯火永远需要守护。杨鑫的安全帽檐又积了新煤灰,胸前的劳模奖章却愈发锃亮——那是汗水凝结的勋章,更是照亮后来者的火炬。在这片充满奇迹的土地上,无数个“杨鑫”正以匠心为笔、以奋斗为墨,书写着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壮丽篇章。(图/文杨皓)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WWW.QZQC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泉州汽车网、大泉州汽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