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汽车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各区老年大学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打造各具特色办学模式 >> 正文

厦门各区老年大学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打造各具特色办学模式

发布时间:2025-05-28 11:26:34 来源:厦门日报

翔安区老年大学开设智能手机操作培训班,并为学员发放智慧助老教材。(翔安区老年大学供图)

官任国际学堂的老外学员学习写春联。(资料图/思明区老年大学提供)

湖里区老年大学关工委与湖里区文心小学联合举办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文艺展演。(湖里区老年大学供图)

同安区老年大学金秋艺术团开展“我为青山种棵树”活动。(资料图/同安区老年大学提供)

亮点

●思明区老年大学创新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办体系,突破传统办学模式,将教学点不断延伸。

●湖里区老年大学创新打造“牵手共学、成果共享、境界共进”的代际文化品牌。

●集美区老年大学将以“荷叶说唱”为代表的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特色课程体系,打造出特色鲜明的文化养老品牌。

●海沧区老年大学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的“厝边学堂”获评厦门市首批老年教育品牌项目。

●同安区老年大学“松柏林”志愿服务队截至去年底已累计发动4455人次(党员839人次),开展368场志愿服务。

●翔安区委老干部局联合区老年大学推出“1+3+5”智慧助老项目,入选教育部“智慧助老”优质教育培训项目。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郭睿通讯员翁小华)2025年厦门市、区老年大学校长联席会议日前召开,各区老年大学在会上充分交流了办学经验与创新成果。

在我市构建的市、区、镇(街)、村(居)四级老年教育体系中,区级老年大学承担着承上启下的枢纽功能。这些学校依托区域资源优势,不仅在地理空间上贴近老年学员生活圈,更通过整合辖区优质教育资源,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当前,这些扎根基层的区级老年大学,已成为厦门老年群体求知求学、乐享生活的文化殿堂和重要精神家园。

老有所为

志愿服务擦亮银龄先锋底色

在同安区老年大学,老同学们都以加入“松柏林”志愿服务队为荣。这是近年来同安区老年大学以党建为核心引擎,积极组建的老年志愿服务队。至2024年底,“松柏林”志愿服务队已累计发动4455人次(党员839人次),开展368场志愿服务,相关事迹登上《中国老年报》、学习强国等平台,品牌影响力持续攀升。

“松柏林”的红火,得益于学校创新构建“党建+志愿服务”模式,在同安区委老干部局指导下,同安区老年大学成立兼合式党支部,将200余名党员按班级专业划分为党小组,组建14支老党员志愿服务队与3支特色服务队,系统化打造“松柏林银发先锋”党建品牌矩阵。在兼合式党支部引领下,老年志愿者们活跃在关爱下一代、文明城市创建、矛盾调解、治安维护、文化繁荣、乡村振兴等领域。学校也不定期通过举办经验交流、主题摄影展等活动,持续提升志愿者的参与感与成就感。

各区老年大学都有“老有所为”的精彩故事。每逢六一、国庆等节日,湖里区老年大学艺术团就会与辖区学校的孩子们一起登台演出。学校始终秉承“助力少年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初心,创新打造“牵手共学、成果共享、境界共进”的代际文化品牌。通过开展“五老银发讲师团巡回宣讲”“艺术团公益展演”“校际书画联展”“暑期文化夏令营”等活动大手牵小手,帮助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和优秀传统文化,写就“银龄护苗、老少同心”的温情乐章,近三年来累计惠及辖区中小学生超3万人次。

在海沧区,近年来,区老年大学充分挖掘老年学员社会价值,成立银发法治艺术团,以歌舞、情景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开展普法宣传。该校联合区司法局推出“法治大篷车海沧走透透”系列活动,深入辖区各村居、商场等地,将法律知识巧妙融入文艺表演。截至目前,已累计举办活动10余场,惠及群众5500余人次。

集美区老年大学组建涵盖音乐、舞蹈、模特等领域的10支“晚霞志愿服务队”,建立“月月有主题,季季有展演”的常态化服务机制。2024年共开展养老院慰问演出、社区文艺辅导等公益活动23场,既展现老年学员的学习成果,更搭建起服务社会的实践平台,累计参与学员达800余人次。

老有所学

创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服务

从对智能设备发怵,到能独立制作短视频,70岁的缪阿姨在翔安区老年大学学习新本领,变得更“年轻”。

数字技术高速发展,老年人如何搭上智慧生活这趟车?早在2021年,翔安区委老干部局就联合区老年大学推出“1+3+5”智慧助老项目,通过“学校+手机、电视、电脑”多终端融合教学,构建五大课堂体系,帮助老年人掌握新技术。

实用性强,是该项目的核心亮点之一。基于对老年人现实需求的充分调研,项目方针对性编写《与老年人共享“智能时代”》系列教材,采用“图文分步讲解+案例模拟”形式,详细讲解智能手机基础操作、微信社交及支付安全等知识,以及厦门掌上公交、线上就医预约等本地化内容,让老年人看得懂、学得会。

从教材到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该项目创新“以老助老”机制,选拔培养低龄老人成为“银龄助教骨干”,由他们通过茶话会、互助小组带动高龄老人学习,增强老年群体自我服务能力;联动辖区高校资源,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一对一陪练”“情景剧模拟”等活动,帮助老人解决网上点餐、医保码查询等实际问题。项目方还开发了“智慧助老”线上课程体系,在微信公众号免费开放,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服务更多老年人。截至目前,该项目已成功帮助超3500名老年人,入选教育部“智慧助老”优质教育培训项目,先后获多项省级、国家级荣誉。

在集美区,秉承“文化养老、教育惠老”理念,集美区老年大学将以“荷叶说唱”为代表的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特色课程体系,聘请非遗传承人组建教学团队,开发系列校本教材。通过“理论教学+实践展演”的沉浸式教学模式,让老年学员在传承闽南传统文化中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累计培育非遗传承学员300余人次,打造出特色鲜明的文化养老品牌。

开门办学

多渠道扩大区级老年教育覆盖面

区级老年大学扎根各区,是厦门老年教育资源惠及基层的重要一站。近年来,各区老年大学不仅持续扩大自身教学规模,也在创新探索多渠道打通老年教育覆盖面。

思明区老年大学创新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办体系,突破传统办学模式,将教学点不断延伸。如今,除校本部外,前埔南区分校、机关干部分校、军休干部专班等10多个特色教学点星罗棋布。其中,前埔南区分校堪称基层老年教育自治典范。该校采用学员民主自治管理模式,在“零专职人员”的情况下实现高效运转,20年来累计服务学员超2.5万多人次,真正实现了老年学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共同进步。

海沧区老年大学2019年起就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厝边学堂”教学品牌,推动教育资源向社区基层下沉。六年多来,该区累计建成47个村居教学点,开设810个班次课程,服务学员超2.04万人次,实现全区村居教学点全覆盖。去年,“厝边学堂”获评厦门市首批老年教育品牌项目。

区里的老年教育也在跳出校园发力。思明区老年大学积极探索“开放办学”模式,与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多家养老机构等开展深度合作。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开设了官任国际学堂,满足外籍友人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设立“中医学堂”“医体融合训练班”,助力老年人掌握健康知识、提升身体素质;开办“源泉学堂”,为半失能老人提供学习平台。此外,学校还整合各方资源,重点打造金榜书院教学实践基地、鼓浪屿研学实践基地、明珠养老院志愿服务实践基地等实践平台。

集美区老年大学在太保家园、好慷致乐等养老机构设立“养教结合示范基地”教学点,开发适老化课程体系。创新“课程+康养”教学模式,将中医养生、奏乐、习唱等课程融入日常康养服务,联合医疗机构开展健康管理讲座10余场,实现“教育服务”与“健康养老”的有机统一,惠及1300余名机构养老人员。经多年实践,集美区已形成“区校示范引领、村居延伸服务、机构特色补充”的三级老年教育网络。2024年全区老年教育入学人次同比增长30%,全区教学点增至71个。

海沧区老年大学创新推行“养教融合”模式,与建发溢佰养老中心、新阳日间照料中心共建教学基地,推出“游+学”特色课程。通过开展温泉养生体验、工业园参访、手工DIY等校外研学活动,让老年学员在趣味中学习知识,在体验中提升素养。近期,学校还与海沧职业中专学校合作,积极共建校外研学基地,进一步拓展老年教育实践场景。

猜你喜欢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WWW.QZQC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泉州汽车网、大泉州汽车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