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汽车网 >> 新闻中心 >> 哈梅内伊被逼宫?伊朗内部已经做好打算,希望由亲美派接管国家 >> 正文
和以色列以及美国打了一仗后,伊朗内部的亲美派似乎正在一步步占据主导。
日前,美国知名政治杂志《大西洋月刊》援引伊朗内部人士的消息披露:伊朗政权高层对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不满情绪正逐步升温,有很大一部分人在考虑用合法程序罢免哈梅内伊,或者以某种方式让其下台“养老”,换一个新的领导人上台。
【伊朗内部对哈梅内伊的不满正在堆积】
消息称,伊朗军方部分高层、情报系统人员与宗教界人士正在讨论成立一个“领导委员会”,以在未来接替哈梅内伊行使最高权力。而前总统哈桑·鲁哈尼则被广泛看作“过渡时期”的核心人物之一。虽然鲁哈尼本人未参与相关密谋,但他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各类传言中。
更值得警惕的是,有参与讨论的军方人士还与海湾某主要国家的军方官员保持密切联系,甚至在幕后“寻求外部支持”,以助力实现伊朗政权的“战略重组”。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对媒体直言:“现在整个德黑兰到处都是这样的阴谋,大家都知道哈梅内伊的时间不多了,即便他还坐在那个位子上,也失去了真正的权力”。他补充说:目前来看,迫使哈梅内伊下台的可能性正在不断增加。
这话说得不客气,但从政治角度来看,非常有现实基础。
回顾哈梅内伊几十年的执政轨迹,不难看出他的执政逻辑——对内压制异见、对外抗美到底。他成功把伊朗打造成了“伊斯兰革命堡垒”的象征。
但时代变了,尤其是近几年,伊朗经济深陷困局,年轻人对宗教管制越发反感,这套打法已经越来越不灵了。这次伊以冲突的爆发,更加激发了伊朗内部人士对强硬派的不满。
在此情况下,伊朗“温和派”也就是部分人常说的亲美派开始迅速“抬头”“。
从爆料中不难看出,目前最被看好的“接班人”不是别人,正是伊朗前总统、温和派代表——哈桑·鲁哈尼。相比哈梅内伊代表的保守派和宗教强硬派,鲁哈尼更倾向于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
哈桑·鲁哈尼担任伊朗总统期间,伊朗与美国关系有所缓和,并且还达成了历史性的《伊核协议》。这次伊朗内部有意选择让他来掌权,意味着强硬派在伊朗内部已经很不受欢迎,未来伊朗很可能会成为一个“亲美政权”。
【伊朗前总统哈桑·鲁哈尼】
事实上,伊朗一开始就没想过与美国彻底“撕破脸”。这从此次伊朗对美军的报复行动中就能看出。
本月23日,伊朗向美军位于卡塔尔的乌代德空军基地发射导弹,声称这是对美方两天前攻击伊朗三个关键核设施的回应。但美国总统特朗普紧接着就亲口证实,伊朗在发射前已提前向美国“打了招呼”,确保袭击不致人员伤亡。
随后,伊朗军方三位高官也对外透露:“我们确实在事前与美方沟通,确保行动不会失控。”这就等于公开承认,这次袭击更像是一次“象征性的宣泄”而非真正的军事对抗。
换句话说,这场所谓的“报复袭击”,很可能就是伊朗温和派操控下的一场政治表演。伊朗国内要给强硬派交代,让“革命情绪”有个出口,美国也乐得配合演戏,两边打一打“空炮仗”,避免真正擦枪走火。
显而易见,虽然哈梅内伊一直在对美“放狠话”,声称不会对美国屈服,但从一开始,就是伊朗的“温和派“在占据主导。我们可以大胆推测一下,或许从以军对哈梅内伊周边的核心官员进行“定点清除”之后,哈梅内伊就已经被伊朗高层架空了。
【哈梅内伊多个心腹被以军暗杀】
可以预见,未来不排除伊朗会对美国做出进一步妥协,甚至哈梅内伊也会成为被摆在谈判桌上的“筹码”。
从中国角度看,伊朗是我国重要的地缘战略合作伙伴,也是“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之一。如果伊朗政权真的在之后转向“亲美”,短期内可能会对中伊合作造成一定不确定性,比如能源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安保沟通等。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会处于被动,关键是我们自己要稳住阵脚。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中美之间的竞争,不仅发生在亚太,也发生在波斯湾。如果美方真能扶植出一个“亲美的伊朗”,其背后的真实目的,恐怕并不是单纯“解救伊朗人民”,而是削弱中国在中东的布局。
而对中国来说,无论谁执政,只要愿意合作、能稳定大局,我们都可以打交道。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中东的地缘博弈,将更加复杂。而中国在这个棋盘上,既不能掉以轻心,也要稳扎稳打,未雨绸缪,牢牢把握住自己的战略主动权。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WWW.QZQC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泉州汽车网、大泉州汽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