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汽车网 >> 新闻中心 >> 《群众文化》贵阳“三零”模式让文化从“云端”到街头 >> 正文

《群众文化》贵阳“三零”模式让文化从“云端”到街头

发布时间:2025-06-30 18:15:24 来源:当代先锋网

在贵阳,文化服务如“外卖”般精准配送——居民点单、团队接单;城市地标化身“野生舞台”——民警唱rap,消防员演快板;城市书房全年开放——扫码即读、全程免费。这种“零距离服务、零门槛参与、零成本阅读”的“三零”模式,让文化从“云端”落到“街头”,成为群众触手可及的“精神食粮”。

点单配送零距离群众当上“点菜员”

近日,云岩区三桥路街道帝景社区93岁的居民陈彼德冒着小雨,早早赶到社区大广场。距离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开始还有40多分钟,现场已是人头攒动。

台上,婉转的葫芦丝、灵动的钢琴、激情的架子鼓轮番上演;台下,观众们热情高涨,掌声不断。陈彼德拍手拍得掌心发红,仍意犹未尽:“这演出,真开眼界!”

这样的场景,如今在帝景社区已成常态。然而几年前,传统的“包办式”演出却遭遇冷场——节目“老一套”,老百姓“不凑这个热闹”。

“文艺演出不能搞‘一刀切’,必须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帝景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姝淇介绍,社区创新推出“订单式”文化服务,居民通过微信群“点单”,9支文艺团队“接单”排演。时装秀融入非遗元素、合唱改编红色经典……全年40余场定制活动覆盖4268户家庭,真正实现文化服务“零距离”。

“我们不仅要‘送文化’,更要‘种文化’。”王姝淇说,社区通过培育13名文艺骨干,带动居民从“观众”变为“主角”。一支最初仅10余人的舞蹈队,如今已发展至150人,还创排了《故乡的目光》等原创作品。

“家门口的文化生活,越来越精彩”——这是居民们的普遍感受。如今,帝景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参与率从2021年的45%跃升至80%。今年,社区计划开展活动50余场,较去年增加10%,让文化成果惠及更多居民。

街头舞台零门槛素人秒变“大明星”

2023年夏天,贵阳文昌阁前的一场“野生合唱”意外走红——近2000名观众点亮手机灯光,随着《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摇摆,自发形成了一场震撼人心的露天音乐会。这场“意外”让贵阳意识到:群众文化,就该让群众当主角。

很快,贵阳在文昌阁、甲秀楼、青云路步行街等地搭建起“零门槛舞台”。78岁的“美声大爷”秦贤志原本只是台下观众,一次与歌唱家张英席的即兴合唱让他迅速走红,如今成了音乐会的常驻嘉宾。“这个舞台,属于每一个热爱音乐的人!”他感慨道。

在贵阳路边音乐会中,演员和观众的界限被彻底打破——民警变身说唱歌手,消防员打起快板,8岁的“打火机乐队”萌翻全场,盲人推拿师组成的“折耳根乐队”用音乐传递坚韧力量。鼓手陈昌海说:“观众就在身边,台上台下融为一体,这种欢乐氛围让人陶醉。”

这样的场景在贵阳屡见不鲜。两年来,从10岁孩童到80岁老人,从快递小哥到亚洲冠军,8万群众、5500多个文化团体相继登台。426场精彩演出,吸引400余万人次现场共鸣,让筑城街头成为没有围墙的文化剧场。

为持续推动这一文化盛宴,贵阳秉持群众性、开放性、公益性原则,以“七节四季二十四节气”为脉络,每年举办不少于120场路边音乐会,吸引不少于150万人次参与,让4万群众登台献艺。同时,创新“社区歌手选拔”“素人打擂”等互动机制,为市民提供更多展示机会,持续激发全民文化热情。

智慧书房零成本阅读成为“日常餐”

走进南明区光和城市书房,明亮的阅读区内座无虚席。居民王然正带着8岁的孩子挑选绘本:“以前去图书馆要转两趟公交,现在下楼就能免费看书,孩子每周都要来。”

这座400平方米的书房自2023年10月开放以来,凭借“零成本阅读”模式迅速成为社区文化地标。居民只需刷身份证或扫码,即可免费借阅1.5万册图书,涵盖文学、社科、少儿读物等各类书籍,每月更新,确保“常读常新”。截至目前,书房已接待读者4万余人次。

“零成本不等于低质量。”光和城市书房负责人迟敏介绍,书房采用智能化管理模式,配备自助借还系统、图书杀菌机等设备,既提升效率,又降低运营成本。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机制,在节省40%人力成本的同时,实现了高质量可持续运营,真正做到“免费不免质”。

书房不仅是阅读空间,更是社区文化客厅——每年举办“亲子故事会”“文学沙龙”等活动超过70场,惠及周边4万余名居民。去年,光和城市书房荣获“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奖”,成为贵阳文化惠民的一张亮丽名片。

从“群众点单”精准配送,到“街头舞台”全民参与,再到“零成本阅读”润泽心灵,贵阳的“三零”模式正让文化服务真正走进百姓生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高伟

编辑罗昌

二审何欣

三审胡丽华

猜你喜欢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WWW.QZQC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泉州汽车网、大泉州汽车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