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汽车网 >> 新闻中心 >> 济南市市中区:“四维”协同,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 正文

济南市市中区:“四维”协同,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发布时间:2025-07-01 07:32:56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杜春娜通讯员孙化鹏孔雪

盛夏的济南市中区处处绿意葱茏,幸福如泉水汩汩:居民可在家门口报名青年夜校,充实自我,也可就近享受义诊服务……近年来,市中区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建强队伍、强化制度、创新唯实、优化治理四个方面着手,全力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让烟火气更飘香、风景线更如画。

以建强队伍为核心

提供基层人才保障

“别看她年轻,她真的踏踏实实给我们办了很多实事。”在大观园街道睦和苑社区,“90后”的社区书记左翎是居民们的好朋友。一直以来,她既学习、贯彻、落实好各项政策,又把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具体事项办理好、解决好、服务好。如今的左翎已经成长为社区的“掌舵人”“贴心人”“主心骨”。

事实上,社区书记和村书记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主心骨”,是离群众最近的贴心人、宣传员和服务员。社区和村书记的队伍建设关系着基层党建工作成效。近年来,市中区从社区书记队伍、村书记队伍以及后备力量队伍三支队伍入手,进一步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水平。

在加强社区队伍方面,市中区于2024年探索开展了社区党委书记和副书记择优选配工作,制定发布择优选配工作简章,聚力突破年龄、地域、资历限制,建立“公开、平等、择优”的选拔机制。2025年又组织实施了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知行励新”赋能计划;开展社区“两委”班子精准评估常态化调研,按照“一人一档、一社一册”,形成社区书记、后备力量、专业人才、基础信息4类数据库,持续优化资源统筹调配。

为加强农村队伍建设,市中区开展村班子中期评估,对村党组织书记开展作风能力提升行动,实施“小班制”培训,按照“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回迁提升”等主题分3个批次举办培训班,赴全市41个典型村观摩学习;同时,常态化开展“头雁论坛”,推动各村党组织书记现场交流、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此外,市中区也全力抓紧抓实社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储备培育。在农村层面,建立“在外人才—后备人才—村干部队伍”递进培养机制,下深水摸排村干部后备人才。在社区层面,实施社区工作者“学思励新”成长计划,建立区级层面社区工作者孵化成长基地,按照“个人自荐+组织推荐”的形式,小班化、分批次组织全区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参加3至6个月的脱产实训,以集中教学、跟岗践学、导师领学、交流研学等多种形式,提升能力素质。

以强化制度为保障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近日,在市中区泺源街道青年西路社区,工作人员手持铲刀、喷壶,深入辖区楼院巷道,向顽固“城市牛皮癣”——小广告发起“攻坚战”。这场热火朝天的环境整治行动,正是社区积极响应市中区“社区(村)干部‘4+N’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行动”,将“每天劳动一小时”要求落到实处的生动缩影。

为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素质水平,今年5月份,市中区开展社区(村)干部“4+N”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行动,聚焦社区(村)干部服务大局意识、干事能力素质、服务居民效能“三个全面”提升,按照“必选+自选”模式设置能力提升任务清单,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交流、基层治理等工作,推动基层治理底数更清晰、民生实事更暖心、志愿队伍更壮大、民生底线更牢固。

记者了解到,此次行动面向全区社区(村)“两委”成员、定岗网格的社区工作者以及在社区从事党建、治理、服务工作的全日制专职工作人员,在社区(村)工作的公益性岗位人员,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专员、村级后备人才等,基本实现人员全覆盖。同时,“每天劳动一小时”“每周集中一学习”“每月走访全覆盖”“每季办成一实事”被列入必选任务清单,从而让社区(村)干部真正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中区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为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学习、议事和服务常态化、规范化,市中区强化建章立制,出台农村党员“固定学习日”、村级议事“四议一审两公开”、农村基层干部常态化走访谈心等制度,每月10日、20日组织村党组织集中学习,规范村级议事决策7个流程、统一7类模板,持续夯实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围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村级组织建设、邻里纠纷、村民急难愁盼等问题,通过常态化入户走访以及开展村级议事‘四议一审两公开’等行动,可以及时掌握和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促进民意诉求渠道更加畅通,群众工作机制更加完善,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市中区相关负责同志说。

以创新唯实为关键

激活基层“造血”功能

在魏家庄街道同生里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居民在这里可以阅读、喝咖啡,还可以报名夜校。据悉,同生里社区通过“空间换服务”的形式,对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改造提升,打造集休闲阅读、咖啡茶饮等多功能一体的“知之书房”项目,连锁带动青年夜校、皮影工坊、儿童体适能等10余个项目入驻,为群众提供更高品质服务。

同生里社区是市中区发展社区产业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市中区围绕破解社区服务资源不丰富、服务供给不充足等问题,探索以发展社区产业激发服务群众内生动力,以市场化运作盘活社区资源,通过社区自我“造血”为居民幸福“加分”。

2024年,市中区在全区探索社区党组织领办服务型企业试点,指导成立舜园、舜中2家社区服务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盘活社区闲置资源,吸纳“社区合伙人”入驻,采取“低偿+公益”模式优化服务供给,社区自我造血能力不断激发。

在试点基础上,2025年,制定出台《关于探索党建引领社区产业发展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转型升级的意见(试行)》,指导街道社区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全面排查,制定产业发展和项目招引计划,采取独立运营、合作运营、委托运营等方式,引进普惠便民产业项目。

党建引领是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市中区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建强战斗堡垒、凝聚各方力量、发展富民产业、强化乡村治理,以“红色引擎”激活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

市中区创新启动驻村第一书记帮扶农产品进社区“牵手计划”,发挥第一书记作用,整合农村特色产品进社区销售,搭建城乡供销互动平台,实现资源“牵手”、协同发展;强化“跨村联建”,整合各方资源激活集体经济发展活力,打造玉符泉源、“1+3+N”等村企联建型党建联合体,推动社会资本与集体经济组织联营合作,推出预制菜加工、民宿改造等特色亮点。

以优化治理为目标

优化基层服务模式

“一老一小”牵民心,“一困一扶”显深情。在市中区四里村街道玉函路社区,针对社区老年人买菜难的问题,深度挖掘助农资源,实施“黄河大集”便民服务项目,满足老年人家门口购置农产品的需求;同时,广泛发动共建力量,定期为老年人举办疾病预防、养生保健等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健康义诊、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让社区老年人有实实在在的“医”靠。

推动小区形成增设智能道闸的共识、完成小区3个单元电梯加装和侧门开放……为持续提升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水平,市中区二七新村街道聚焦老旧小区管理缺失、物业服务质效不高等共性和个性问题,立足不同类型小区历史沿革、人口结构、管理服务等特点,将街道133个小区分为院落式小区、开放式小区、物管式小区三种类型,探索出居民自治、公益赋能、物业提升三条路径,以分类精治有效提升老城区精细化治理效能。

深化“泉城红色物业”,聚焦解决老旧小区治理难题,探索打造“党建引领、市场运作、多方参与、共治共建”的“金牌管家”服务模式,同步探索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一米工坊”,搭建“红色维修”帮办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修衣缝补、简易维修等24个便民服务项目……事实上,市中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基本民生服务为主线,积极探索精细化、精准化服务新路子,用心用情解决困扰在群众身边的忧心事、烦心事,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以党建为引领,饱蘸民生浓墨,市中区在高质量发展的壮阔画卷上奋力挥就崭新一页。

猜你喜欢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WWW.QZQC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泉州汽车网、大泉州汽车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