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汽车网 >> 新闻中心 >> 工科职院的 “山地车逆袭”:从荒山赛道到全运会独苗的冠军孵化密码 >> 正文
6月28日,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清镇校区)内,通往自行车文化主题公园的那条路上,道旗随风飘扬,一路上不乏骑着自行车的年轻身影。全省22所高校的200余名运动员摩拳擦掌,期待着新一届贵州省高校山地自行车锦标赛开启。
这是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清镇校区)第6年举办该赛事。在过去6年间,这所工科高职院校已成为中国山地自行车运动领域中一股不可忽视的独特力量。
它不仅是“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山地自行车训练基地”,也是今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自行车(山地)测试赛中唯一一支独立参赛的高校队伍,更有望成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中唯一独立参赛的高校车队。过去数年中,该校培育的山地自行车运动员在国内、国际赛场大放异彩,陈科宇在第十四届全运会中夺得季军,王胜、杨明雪在亚洲山地自行车锦标赛中问鼎。
一所工科高职院校何以成为中国山地自行车运动的“冠军摇篮”?答案就藏在贵州山地自行车赛道上的“轨迹”中。
荒山上“长”出新赛道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山地自行车项目的故事,要从学校背后那片荒山开始说起。
2018年,面对这片荒芜的山坡,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蔡志坚决定,充分利用好“体教融合”的相关政策,在这里建一座山地自行车主题公园,让学生们有一个锻炼身体的地方。彼时,贵州省体育局刚开始以“省队社办”的模式,与贵州轮迹自行车运动俱乐部组建山地自行车省队,当时冉冉升起的“新星”米久江正作为省队一员,全力备战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
在当时看来,学校赛道的修建和贵州山地自行车省队的建设并无太大关联。但2019年,这条按国际UCI标准修建的赛道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凭借得天独厚的地形优势和赛道条件,被省体育局授牌为“贵州省自行车训练基地”。随着省队队员在此训练带起的浓厚氛围,校园内的山地自行车爱好者也逐渐增多。
2020年,由省体育局、省教育厅主办,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贵州省高校山地自行车锦标赛首次亮相,吸引了全省34所高校的学子同场竞技。这也是陈科宇的赛场首秀,作为该校新生的他,在比赛中一鸣惊人拿下冠军,此后,他更作为米久江的队友站上第十四届全运会赛场,成为全国季军。
探索中打开新模式
在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系副主任邹昆的记忆中,学校山地自行车运动的发展之路,是在一次次选择和探索中蹚出来的。
2021年,米久江和陈科宇在第十四届全运会上摘金夺铜,让这项运动的热度在贵州越烧越旺。省体育局加大力度培育人才,而陈科宇载誉归来也让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相关领导意识到,凭借学校的硬件优势,这项运动的发展大有可为。
2021年,学校成立体育教学部,2022年,经贵州省教育厅批准开办了《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成为贵州省高职院首家开设此专业的学校,2023年,体育教学部正式更名为体育系,配有相应的副教授、讲师,以及运动员训练所需的专业教练、康复师等团队。在学校逐渐完善体育系架构过程中,省体局也和学校以“省队校办”的模式组队,再为贵州山地自行车省队增添了一条育才途径。在此基础上,通过面向全省选材,不少优秀苗子进入学校培育体育新人的视野,王胜、杨明雪就是学校挖到的“宝藏”。
王胜和杨明雪发展路径几乎一致,均在初中时就因出色的田径才能被选中进行重点培养,进入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学习后,开始正式接触山地自行车项目。他们先后在省运动会中拔得头筹,此后又在国内、国际赛场上频频站上最高领奖台。今年,王胜和杨明雪在亚洲山地自行车锦标赛中包揽了U23男子组和青年女子组的金牌,此时的他们年龄不过十八九岁。
在专业运动员培养上下足功夫的同时,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也为学校的自行车爱好者们搭建了畅通的上升平台。通过成立俱乐部和校队,拥有“冠军梦”的学生们得以在一次次成绩刷新中不断从业余车手向专业车手的方向靠拢,优秀者同样能被推荐进入省队,登上更大舞台。
体教融合的新功能
在6月28日举行的贵州省高校山地自行车锦标赛中,该校学生取得了不少优异成绩。在极限爬坡赛中拿到第二名的栾俊杰来自辽宁省,当初选择报考这所学校,就是受这里浓厚的山地自行车运动氛围所感染。而在团体赛中拿到第二名的王平,则是即将毕业的学生,原本在江苏某自行车店实习的他,为了这次比赛专门请假“飞”了回来。
在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像栾俊杰、王平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吸引他们的不仅是学校车队在高校山地自行车竞技圈子中响当当的名气,还有这项运动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延伸出的无限可能。
尽管学校在竞技层面已取得丰硕的成果,但归回教育本质,高职院校还需承担重要的社会建设人才培育功能。在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孙凯看来,学校发展这项运动的初衷从未改变。秉持体育育人的理念,学校以自行车特色教学带动各类体育项目融入到全校学生的培育当中,学生根据爱好选择体育课程,每周还需参与3次校园路跑,体育成绩与期末成绩、评优评先挂钩。在多重引导下,该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一直在全省名列前茅。
不仅如此,学校也开始投入到体育产业化以及贵阳贵安文旅体的发展中。依托学校山地自行车公园的资源优势,推动该运动项目融入当地旅游发展,结合学校智能制造系资源,探索自行车制造产业落地贵州的新可能。
又是一年毕业季,曾经怀揣梦想进入校园的学子,如今将带着数年积累进入社会,看着这些青春的面孔,邹昆有不舍也有欣慰:“发展山地自行车这几年,相信带给学生的有健康的体魄,阳光的心态,也有职业路上的更多选择。”贵州省高校山地自行车锦标赛已走过6届,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体教融合中也已探索多年,这些年所取得的实绩足以证明,工科高职院校不仅能走出工科人才,也能走出教练员、运动员、体育教师以及世界冠军。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彭芳蓉
编辑/李冰
二审/金艾
三审/李缨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WWW.QZQC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泉州汽车网、大泉州汽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