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汽车网 >> 新闻中心 >> 东营港“三三制”辅助通航水域 打造“亿吨大港” >> 正文

东营港“三三制”辅助通航水域 打造“亿吨大港”

发布时间:2025-07-04 21:45:47 来源: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李彦涵东营报道

7月3日,东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东营港“三三制”辅助通航水域运行一周年新闻发布会。东营海事局副局长辛玉征、市交通运输副局长燕飞、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徐志军、东营海事局综合业务处处长贾晓明应邀出席,通报东营港“三三”制辅助通航水域运行一周年的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2024年,东营海事局会同东营市交通运输局、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突破传统思路,创新提出设立东营港“三三制”辅助通航水域方案。截至目前,该通航水域已试运行满一年。

辛玉征介绍,东营港“三三制”辅助通航水域,即将东营港10万吨级航道纵向划分为三条航道,分别供三类船舶航行。具体为10万吨级航道供1000吨级以上船舶及拖带使用,航道宽357米、长15.3千米,在其两侧端部水域分别设置警戒区,供船舶会遇避让使用;紧邻10万吨级航道北侧边界线增设北辅助通航水域,供1000吨级以下小型船舶进港使用,宽100米、长8千米;紧邻10万吨级航道南侧边界线增设南辅助通航水域,供船舶出港使用,宽500米、长8千米。近年来,东营市海洋经济和临港产业快速发展,港口建设日新月异。目前,东营港区已建成11.4千米引桥,13千米南、北防波堤,15.3千米10万吨级航道、61个生产性泊位,配套60千米公共管廊带以及2200万立方米仓储库区。根据规划,全部码头建成后吞吐能力将达2.44亿吨,成为黄三角地区辐射晋冀的综合物流中心。特别是自2023年东营港10万吨级航道及4个10万吨级泊位相继投入运行后,港区内形成5条航道交织,10万吨级原油船、万吨级成品油船、千吨级散货船、海上油田和风电服务船等共用航道的态势,日均进出港船舶达350余艘次。

“三三制”辅助通航水域实施前,为保证安全,10万吨级船舶进出港期间航道施行单向通航,导致小型船舶通航时间被压缩,大型船舶进出港效率受限,影响了海上油田生产和腹地化工企业效益。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东营海事局会同市交通运输局、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经过充分调研评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创新提出设立“三三制”辅助通航水域,旨在解决小型船舶占用航道与大型船舶管制时间长的问题,提升通航效率,为东营市“亿吨大港建设”奠定基础。

统计数据显示,辅助通航水域运行以来,东营港运输船舶平均待泊时间由运行前的40.6小时缩短至运行后的19.5小时,10万吨级船舶到港直靠率由12%提升至40%;海上油田工作船、风电施工船等小型船舶日均最大流量由122艘增至208艘,东营港整体通航效率提升40%以上。2024年7月28日,10万吨级船舶“天琴座”轮靠泊东营港卸载原油9.98万吨,从起锚进港到作业完成用时44.27小时,码头作业用时36.17小时,创下山东省沿海港口同类船舶作业效率新纪录。

一年来,已有5.1万艘次船舶通过“三三制”辅助通航水域安全进出港,运输货物2900万吨。除天气、备货、泊位冲突等原因外,船舶靠泊计划兑现率达100%,为航运企业及东营港腹地炼化企业节省船舶滞期费用及物流成本超4亿元。

同时,“三三制”辅助通航水域的运行解决了小型船舶与大型船舶共用航道、不能同时进出港的问题,实现了船舶航行路线的物理分隔,优化了交通流组织,规范了通航秩序,显著降低了碰撞风险。运行以来,航道内未发生船舶碰撞事故,港区通航安全水平显著提高。

发布会还回答了记者其他关心的问题。

猜你喜欢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WWW.QZQC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泉州汽车网、大泉州汽车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