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汽车网 >> 新闻中心 >> 【在希望的田野上·三夏时节】贵定乐邦村:金银花开出“金银”来 >> 正文
编者按:
时序更迭,万物并秀,“三夏”的号角在广袤田野嘹亮吹响。
“三夏”,是夏收、夏种、夏管的简称,这时节,是汗水滴落泥土的时节,更是希望与丰收紧密相连的节点。
从金海坝区轰鸣的农机,到穿梭田垄的新农人身影;从科研团队扎根沃土的探索,到无人机精准绘制的“营养地图”;从刺梨蓬中摇曳生姿的刺梨花,到5G智慧工厂的刺梨生产线……一幅幅科技赋能农业的壮美画卷正在贵定的青山秀水间徐徐展开。
三夏时节的沃土上,不仅仅是农作物的拔节生长,更是现代农业筋骨的重塑与升级。即日起,贵州日报天眼新闻开设【在希望的田野上·三夏时节】栏目,持续关注贵定县以智慧农业为引擎,驱动传统耕作方式向精准化、智能化的深刻变革。
盛夏时节,走进贵定县新巴镇乐邦村200亩金银花种植基地,黄绿相间的饱满花蕾上挂着剔透的露珠,空气中浮动着特有的清香。
基地里,村民们灵巧的手指在枝叶间翻飞,一朵朵含苞待放的金银花被精准采入篮中。
“姨妈,你早上采的这个有50斤。”种植大户廖和珍在田垄边招呼着,面前堆满了一筐筐新采的花蕾。“不要急,我一个一个称,称好重量记到本子上,不会给大家弄错的。”她手持本子,仔细为每一位村民采摘的成果称重、登记。
廖和珍手中记满村民劳动成果的本子,也映照出乡村产业振兴的清晰刻度。“一天能摘七八十斤,轻轻松松就能赚七八十块钱。”村民熊明翠一边麻利地采摘,一边笑着算起账来,采摘金银花已成为当地村民增收的甜蜜事业。
小小的金银花,已稳稳托起周边村民就业增收的新希望。据了解,金银花采摘季高峰时,像熊明翠一样在基地忙碌的身影每天有30至40人。
“基地用工灵活务实,采摘季按斤计酬,每斤1元,日常管护则按日结算,每天100元。”廖和珍介绍。
这方带来“真金白银”的产业,源于廖和珍2019年敏锐的市场洞察。她发现金银花不仅药用价值极高,市场需求也持续旺盛。
认准方向后,廖和珍立刻专程前往长顺县深入学习种植技术。“2021年初开始种植,现在亩产可达1000斤左右。”廖和珍充满信心地展望:“丰产期每株能收18到20斤,效益相当可观。”
从田间考察到落地生根,金银花产业在乐邦村完成了从无到有的关键跨越。同时,产业之花盛开,离不开技术之水的精准浇灌。自基地建设以来,新巴镇积极为产业保驾护航,组织村民开展专项技术培训,更协调专家深入田埂地头。
“通过几年来的科学管理,金银花的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显著提升。”贵州省天然产物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省级科技特派员胡华林深入田间,从土壤改良、精准水肥到病虫害绿色防治,为种植户提供贯穿全程的科学方案。
如今想,乐邦村的金银花,不仅开遍了山野沃土,更“开”出了一条前景广阔的乡村振兴特色路。一朵朵金银花,已从村民手中沉甸甸的“金疙瘩”,化作了奔向更美好生活的“幸福花”,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绽放出澎湃生机。
金银花的丰收,是土地对勤勉者最慷慨的馈赠。当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科技在田间握手,当个人探索与集体力量在乡村相汇,乐邦村的实践响亮证明:找准一株植物的力量,便能撬动一个村庄的未来。
“基地建设以来,村支‘两委’积极协助流转土地、申报产业路项目。”在乐邦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元国看来,这芬芳产业凝聚着全村共同的奋斗与期待,“后续我们将继续为种植户链接资源、招募人才,努力把这项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虞思滔
编辑李嘉琪
二审梁晓琳
三审张发扬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WWW.QZQC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泉州汽车网、大泉州汽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