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汽车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故事丨轮椅碾出仁心路,青岛自强模范王春华的"推拿人生" >> 正文

青岛故事丨轮椅碾出仁心路,青岛自强模范王春华的"推拿人生"

发布时间:2025-07-10 09:51:46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张晓鹏

在青岛市李沧区一处不足100平方米的推拿店里,59岁的王春华在忙碌着。他双手搭上患者腰部,指腹在穴位上精准游走,轮椅轱辘与地面摩擦的轻响,伴着患者"舒服多了"的感叹,成了这间诊室里最常听见的声音。这位自幼因小儿麻痹症与轮椅相伴的推拿师,用38年的坚守,在齐鲁大地书写了一段"身残志坚"的动人故事。

一针一线,在自己身上"画"出求医路

"你看这合谷穴,就像攥住拳头时虎口鼓起的小山包。"近日,在青岛健群小儿推拿店,王春华边说边抬手指向自己的手背,虎口处淡淡的针痕仍清晰可见。1964年出生的他,一岁时被小儿麻痹症夺走站立能力,却没拦住他向医而行的脚步。

"爹娘把家里唯一的猪卖了,换回一摞医书,我就趴在炕桌上一页页啃。"回忆起少年时光,王春华的目光落在手机相册内泛黄的老照片上——那是1982年他在县卫校的留影,轮椅旁堆着半人高的课本。为学好针灸,他在胳膊腿上画满穴位图,每天对着镜子练针,常常扎得自己手臂发麻。

1985年回乡行医后,他的诊室成了乡亲们的"健康驿站"。脑瘫患儿琪琪的奶奶至今记得,王春华每天下班后上门为孩子推拿,寒冬里轮椅陷在雪地里,他就用手撑地一点点挪到家门口。"三年啊,硬是把孩子从不能坐治到能走!"老人抹着眼泪说。

一推一拿,把诊室变成"公益课堂"

"我懂残疾人的难,能帮一把是一把。"这句话王春华常挂在嘴边。2014年,他牵头成立健群推拿志愿服务队,每周三雷打不动去养老院义诊。在李沧区社会福利院,78岁的张大爷每次见他来,都要提前坐在门口等:"王大夫按完,我这老腰能舒坦好几天。"

新疆姑娘龚殿侠至今记得,2018年她带着脊柱侧弯的病历找到王春华时,对方不仅没收一分钱学费,还传授推拿绝技,自掏腰包资助她返乡创业。"他教我把经络想象成家乡的水渠,说\'气血就像流水,堵了就得疏通\'。"如今龚殿侠在老家开起推拿店,时常给王春华发微信报平安。

10年来,健群推拿志愿服务队的足迹遍布青岛的社区、学校、军营,光是记录义诊的笔记本就攒了十几本,累计近万余小时的无偿教学。王春华的手机里存着上千条学员咨询信息,凌晨两三点回复消息是常事:"他们信任我,我不能嫌麻烦。"

一招一式,让知识成为"助残火种"

"记住,足三里就像膝盖下的\'营养补给站\'。"在李沧区残联的培训教室里,王春华正用"穴位联想记忆法"给学员上课。去年开始,他的"爱心大课堂"采用"5天入门+30天集训+常年指导"模式,已帮近百名残疾人掌握推拿技能。

胶州小伙朱涛曾因佝偻病自卑消沉,如今在王春华的鼓励下准备在老家也开一处推拿工作室。"王老师教我把穴位编成顺口溜,现在闭着眼都能找准。"朱涛说,他也想要把这份帮助传下去。

如今,王春华的学员里已有12人开了自己的店。推拿店墙上,"中国好人""山东省道德模范"等荣誉证书与患者送的锦旗并排挂着。他却总说:"我不过是个推拿的,能让更多人站起来、富起来,比啥荣誉都强。"

夕阳透过窗户照进推拿店,王春华转动轮椅整理教具,轮椅辙痕在地板上画出弯弯的弧线。这道弧线,恰似他用38年人生写就的轨迹——从泥泞中起步,向光明处前行,更带着无数人一起,走向充满希望的明天。

猜你喜欢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WWW.QZQC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泉州汽车网、大泉州汽车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