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汽车网 >> 新闻中心 >> 滕州五中王华伟:24年坚守教育一线用爱浇灌青春之花 >> 正文
鲁网7月14日讯(记者宋树斌龙朋)薛水西流,虽经万滩,不曾毁其志;杜梨花开,虽经酷寒,不曾改其色。数千年中华文脉早就融进了古薛大地,每一方土地都流动着文化的气息。滕州市第五中学就坐落在这方热土上。一群志坚意笃的教育人默默守望着,只为一朵朵青春花儿开。
王华伟,就是其中的一位。王华伟是地地道道的滕州人,老家在滕州西部滨湖,他在考上大学时,父亲对他语重心长地说道,咱们祖上过去没有一个大学生,你能有机会出去上大学,咱们全家和亲戚朋友都很高兴,你可不能辜负了家人的期望,好好念书,有了本事回来好好教书,为咱家乡培养更多的大学生......父亲朴素无华的语言一步到位地打开了王华伟封闭的心扉。王华伟说,请家人放心,我一定好好念书,掌握更多的知识,服务社会。他在大学学校里集中精力学习,认真听讲,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平时有空就往图书馆里跑,借书、查资料,忙得不亦乐乎。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他忙中抽闲跑到讲师、教师办公室或他们的宿舍求教,讲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记下来,求师解答,并且省吃俭用,把节约的钱攒起来购买一些必读书刊、重要信息资料,吸取精华,提升自我,用知识武装自己。
什么是天才?
精神的浩潮,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王华伟十分推崇法国拿破仑的名言:“不惜寸金于今日,必留遗憾于明日”。因此,在大学里他几乎把全部精力都用在读书学习上了。
有人可能要问,王华伟为何如此卖力地研究学问,这里面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本人上进心、责任感的驱使,二是为了尽快适应环境,跟上目标教学,掌握好全课程,必须付出极大的精力,方能完成学业,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大学生。
桃李芬芳:荣誉背后的教育坚守
王华伟学业结束后就被分配至滕州五中,面对乡镇中学艰苦条件。但他凭着一腔热情,工作干得十分出色。刚走出校门,又走进教室站到讲台上给学生讲课,他清楚,环境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他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学习,认真学习教学辅助资料,认真备课,他逐渐认识到,仅凭主观热情是不够的,必须讲究策略,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积累经验,改变传统课堂上“满堂灌你”“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讲究启发式教学,注重个性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他非常重视课堂教学,课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因其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起着制约作用。只有切实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才能即可保证教学质量,又可减轻学生课后负担,给学生创造全面发展的条件。因此王华伟认真钻研教育理论,结合工作实际扎实做好课前准备,并通过听课评课,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暑往寒来,斗转星移,王华伟从2001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坚守在教育第一线,现任滕州市五中政教处主任一职。虽然手头事务繁杂,但不曾落下一堂课。24年来,弹指一挥间。有17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他说,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管理者,更是学生的贴心人,只有用心才能唤发开一朵朵青春的花儿。谈起管理班级经,王华伟总是抑制不住兴奋的神情。
“班主任信箱”:焕发一群青春的心灵
善于奋飞的人天上有路,敢于攀登的人山中有路,勇于远航的人海里有路,追求卓越的人路在心里。王华伟就是这样的人。
作为乡镇中学,“留守学生”的现象比较集中。这部分学生易出现冷漠、厌学情况。加之高中学生随着心智和心理的成熟,使他们碍于面对面的交流,有些问题羞于启口,有些问题唯恐声张,况且学生对办公室还是有所顾虑和忌惮的。王华伟另辟蹊径,告诉学生:只要你们想和我交流,何时何地,说什么都可以;如果你们不好意思,那就写在作业本或稿纸上,我办公桌中间的抽屉就是“班主任信箱”。信息发布后,学生的信件接连不断,有反映班级内部问题的,有倾诉内心苦衷的,有安慰老师的,每个学期下来,王华伟收到的学生留言和记录达300份之多,现在他已把这些信件装订成册,每页的内容不仅记录着王华伟的班主任经历,更是记录着和学生建立信任的点点滴滴。高三(二)班的陈小斌同学在作业本上写了足有3000多字的交流内容,让王华伟感动不已。其中她写道:“……给老师讲出来,心里好多了。如果我不告诉您我个人情况的话,在面对您的时候,总感觉自己是个撒谎的孩子,在我信任的老师面前,我应该是透明的,老师一直很信任我,我很感动,我会努力地学习,让自己成为老师的骄傲……”。在这个特殊的信箱里,一颗颗青春的心灵在这里汇聚,他们共同分享快乐,排解压力,教与学都感到了莫大的轻松。
主题班会:青春活力的加油站
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通过主题班会来提高自我认识、开展青春教育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王华伟把主题班会设计成每周班级工作的“加油站”,充分发挥学生的才智,做到了主题班会青春化、活动化、系列化。每一次活动都尽可能地展现学生的青春活力。刚进入高三时,及时召开“迈进高三,非同一般”的主题班会,和学生共同设计复习方案,制定阶段目标;第二周召开“好习惯,终身受益”的主题班会,培养学生自律能力;考试之后,把“整理行装再出发”作为班会主题,激励学生无悔青春。
王华伟还把主题班会设计成体验活动。例如,在班级尝试了远足拉练和假期家访等活动体验,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每年清明节期间,王华伟都会组织全班师生步行60里路,开展远足拉练活动。在多彩的活动中,学生感受到班级生活的快乐,发现自己的青春潜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班级文化:青春活力的展示牌
青春期的学生,极易追求个性的张扬,对规章制度的“管控”有着天然的抵触。因此王华伟把班级“自治”策略提了出来,班级“自治”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其核心力量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第一次接手高三班主任工作,略显仓促和无助,王华伟就慢慢思索,问计于学生。学校的誓词中有一句“我志存高远,潜力无限,”受这句誓词的启发,王华伟就把所带的高三(10)班命名为“志远班”,随后在其所带的班级中,都将班名定为“志远班”,而且将班训、班级目标、班级精神一脉相承。班训为“做好人、走好路”,班级目标为“打造一流班级,不让一个人掉队”,班级精神为“做人有人样”,让“成人”的思想观念浸润于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每一届学生都把班训和班级目标一脉相承。志远班,已经持续了11个年头。基于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创新实践,王华伟成为了市级名班主任工作室核心成员。
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王华伟恪尽职守,他付出了很多很多,他善良淳朴。睿智超脱,正是有着一种高雅、大度的境界,才赢得广大家长的信赖和学生们的欢迎。
红色育人:行走的思政课点亮青春
2025年4月3日,王华伟牵头组织滕州五中1300余名师生赴胡楼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实践教学。30公里徒步拉练中,师生敬献花篮、默哀致敬、重温入团誓词,在历史现场感悟革命精神。作为学校党支部教学支部书记,他推动思政教育从课堂延伸至红色场馆,让家国情怀在沉浸式体验中扎根。
通过组织学生们亲临红色场馆,学校旨在破除传统教学壁垒,引导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感悟革命文化,实现政治启蒙与价值观塑造的有机统一,强化“五育并举”、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切实行动。师生们怀着肃穆之情步入烈士陵园内,在讲解员凝重的叙述中,年轻学子们久久驻足,仿佛触碰到历史滚烫的脉搏,真切感受到先辈们为理想信念甘愿牺牲一切的崇高境界,炽热的爱国情与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在心中澎湃升腾。
在团旗的见证下,全体团员重温入团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继承先烈遗志、勇担时代使命的决心。
这场融通学段的思政实践,正是五中以党建引领铸魂育人、创新推动思政课走深走实的生动缩影。当年轻的目光追寻英烈的足迹,当历史的回响激荡青春的心房,革命的火炬在新一代手中坚定传递。这堂在红色热土上展开的思政课,不仅让家国情怀的种子在精神原野生根发芽,更照亮了当代学子为民族复兴伟业砥砺前行的壮阔征途。
桃李芬芳:荣誉背后的教育坚守
24年坚守,王华伟始终奋战在教学第一线,24年磨炼,王华伟已经成长为历史学科高级教师,枣庄市特级教师,枣庄市第十一届党代表。先后获得枣庄市教学能手、枣庄市优秀班主任、枣庄市优秀教师、枣庄名师、两届滕州名师称号。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省第二届劳动教育课程技能开发一等奖、主持和参与省、市级课题4个。这些成绩的获得,是王华伟“倾洒一片向阳志,愿守青春花儿开”的执着体现,是他扎扎实实走过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历史记载,这是汗水的结晶、心血的凝成,是一位善城教育人大写的榜样。
又是一年向阳花儿开,王华伟默默地陪伴着这群青春的花蕾,愿其经历风雨,开得愈加娇艳。
责任编辑:杜方奇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WWW.QZQC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泉州汽车网、大泉州汽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