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汽车网 >> 新闻中心 >> 化肥做“减法”,产量变“加法”!汇川科技兴农实践引围观 >> 正文
多彩贵州网讯近日,全市化肥减量增效培训会议走进汇川区,将会议室“搬”到田间地头,变成了一场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田间课堂”。
来自贵州省土肥总站有关单位专家,遵义市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土肥科全体人员,遵义市各县(区、市)土肥工作站业务负责人前往汇川区团泽镇水稻集成示范百亩田、泗渡镇蔬菜集成示范百亩田开展现场观摩。
水稻集成示范百亩田里,稻苗茁壮成长,生机勃勃,绿色稻浪随风起伏,宛如绿色海洋。相关负责人就地开讲,介绍遵义市化肥减量增效情况、汇川区2025年化肥减量增效项目总体情况,并邀请省土肥总站高级农艺师林海波传授“侧深施肥”技术要领。
田边的“三新”(新机具、新技术、新产品)展示区更是琳琅满目:移动式施肥机、农化服务工具箱、生物有机肥、有机水溶肥料……大家驻足观看,交流讨论,对新技术、新产品表现出浓厚兴趣。
正当众人沉浸在对“新宝贝”的探讨时,一阵引擎的轰鸣声划破田野的宁静——大型无人机腾空而起,在空中精准模拟施肥作业完整流程。新机具的动态演示,瞬间吸引所有人的目光,现场响起一片赞叹之声。
伴随着引擎的余音,汇川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赵旋池沿着田埂站定,热情地招呼:“来来来,这边看!”
她手指眼前生机勃勃的稻田:“看,这是我们做的水稻主推品种及密度下科学施肥试验,那边还有氮肥定额试验、配方验证试验……”赵旋池边走边介绍,带着观摩团穿行在稻浪之间,查看汇川区2025年化肥减量增效项目的“田间实验室”。
这些“田间实验室”不仅景色宜人,更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生动展示。
带着从团泽收获的直观认知和思考,观摩团赶往泗渡镇松杉村,在侧深施肥示范区仔细查看水稻长势,认真学习操作步骤。
科技助农令人惊叹的“蜕变”,发生在遵义劳仑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谁能想到,该公司大门前那片挂满茄子、冬瓜、辣椒的试验地,四个月前还是一片光秃秃的沙石地?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该公司董事长黄中敏自豪地引领大家参观试验地、水肥一体化设备控制中心、种苗中心以及果蔬大棚。
“水肥一体化”智能系统精准控制着每一滴水和肥,结合滴灌(直达根部)与喷灌(均匀覆盖)技术,实现高效灌溉施肥。“秘诀就是精准!”黄中敏说,“管网全覆盖,种苗喷灌,蔬菜滴灌,肥料用得少了,苗和菜反而长得更好了!”
一组数据印证了成效:该公司化肥用量同比下降30%,产量却逆势增长20%!这实实在在的“减法”变“加法”,让观摩团成员频频点头,对农业科技的潜力赞叹不已。
这场沉浸式的“田间课堂”,不仅展示了汇川区在化肥减量增效上的积极探索,更点燃了大家推动这项工作的信心。
“收获太大了!”桐梓县农业农村局土肥站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刘均霞感触颇深,“这次实地看下来,更坚定了我们的认识:化肥减量增效,核心是科学减、精准用,目标是不减产、要增产,更要保护绿水青山。我一定要把这些好技术、好模式带回去,让更多农民受益。”
近年来,汇川区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五抓五推”,努力构建科学施肥体系,实现化肥“减量”、效率“提升”、土壤“提质”、生态“提优”。
“绿色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汇川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文雯表示,“我们将继续把化肥减量增效作为提升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环保的核心抓手,强化政策引导,扩大示范效应,深化科技支撑,推动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筑牢根基。”(毛艺陈立果)
一审:王信
二审:姚腾余从源
三审:唐全寿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WWW.QZQC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泉州汽车网、大泉州汽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