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汽车网 >> 新闻中心 >> 淄博琉璃进国博|任波:苦练34年,让淄博琉璃站上世界舞台 >> 正文

淄博琉璃进国博|任波:苦练34年,让淄博琉璃站上世界舞台

发布时间:2025-07-16 19:23:34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时值盛夏,小炉匠工作室人流络绎不绝,前来体验灯工琉璃的游客手持细长的琉璃料棒,在喷灯前凝神屏息,专注制作。创始人任波穿梭在人群中,传授自己的烧制技巧,帮助游客调整烧制角度。

1991年,任波成为博山美术琉璃厂的小炉匠。2025年,任波工作室的17组作品进入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34年来,任波凭着对琉璃手艺的一腔热血,在灯工行业不断创新传承。一根根普通的玻璃料棒,在他的手中浴火重生,变得光彩夺目。

细微处下足功夫

任波的17组作品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千环璀璨琉璃裙”。创作过程中,任波团队烧制了万余个琉璃环,从其中选取了7000余个琉璃环,在高温焰下熔、绕、编,环环相扣,最后才组装出这件重达20斤等身高的琉璃长裙。对于任波来说,这件裙子不仅是心血之作,更承载着对爱人唐珍珍的一份愧疚和深情。

“34年来,我投身于灯工琉璃创作,竟然没有给爱人买过一身裙子。我就想用擅长的灯工琉璃为她造一场永恒的浪漫,弥补我们之前生活中的遗憾。玻璃环环环相扣,正如同我们夫妻一路携手的岁月。”任波说。

任波参展的另一组作品“富甲一方”,则是因为风格独树一帜,在众多佳作中脱颖而出。在展厅内,10只形态各异的“琉璃甲虫”被悬挂于墙上,近前观看后连昆虫的触须、尖刺都清晰可见。这组作品将玻璃与金银等贵金属结合,展现出甲虫独特的金属质感,昆虫立体,连足部的尖刺都精致还原,整体栩栩如生,精致而有趣,在2024年荣获了“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

“‘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奖项被誉为‘世界手工艺界的奥斯卡’,能代表中国琉璃获此殊荣,我也非常激动和荣幸。”在任波的创作过程中,昆虫类目的创作可以追溯到2013年。一开始,任波用的琉璃软料进行烧制,非常容易炸裂,眼睛、手臂受伤都是家常便饭。最难的步骤就是衔接,稍有不慎整个作品都会付之一炬。

“要在小米大小的昆虫关节上,再拉出两个尖刺,温度不好控制,往往第二个刺拉出来,第一个刺已经被高温熔化成球了。”因此,在创作过程中,任波都是屏息凝神,小心翼翼,才创作出栩栩如生的甲虫作品,让中国玻璃灯工技艺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

学艺中融会贯通

1991年,17岁的任波进入博山美术琉璃厂做学徒工,开始学习灯工琉璃。刚进厂的任波,一眼就瞄上了老师们在做的“恐龙”。同期的学徒都在制作琉璃糖果,任波就在制作“恐龙”的路上不回头。受伤、失败,都没有让任波退缩。也正是这份要拔尖的心气,让他短短一年半就成功出师,20岁就成了灯工组的组长。任波说:“当时组里最年轻的组员都比我大四五岁,管理确实有难度。我就以身作则,技术上我做到极致,上班我最早到最晚走。”

1995年,来自美国的灯工师傅来到博山做灯工,西方玻璃艺术进入任波的视野。“当时西方的料棒、造型、技术上都给我很大冲击,也让我看到琉璃的另一种可能。”2005年,任波离开博山,前往南方掘金,转向制作琉璃首饰。南北差异给任波带来无限灵感,玻璃、宝石还是金银等贵金属都融入到创作中,新材料、新技法与传统琉璃灯工技法相结合的方式迅速掀起了一阵抢购热潮,也让任波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2013年,任波带着琉璃新工艺、新设备回到淄博,一切从零开始创立属于自己的品牌。让任波打响名声的,正是融合贵金属材料烧制出的甲壳虫,上海、秦皇岛的玻璃博物馆争相邀请任波做现场分享。任波和他的“小炉匠”工作室也逐渐声名鹊起,他的作品也陆续被各地博物馆收藏。作品《天牛》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四季春》被国家艺术基金收藏,《虫趣》和《蝶》同时被上海玻璃博物馆和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永久收藏,《秋实》被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收藏……

从模仿学习到改革技艺,任波不断地学习一切能够接触到的新技法,改良喷灯、引入材料、融合中西工艺,琉璃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任波介绍道:“现在我们仅在灯工工具的研发上就有十几个专利,经过改良后的喷灯更安全,更方便把控,在制作过程中能够更好完成细节上的创作。”

传承中教学相长

2015年开始,任波专心经营“小炉匠”的网络账号,以期吸引到更多人对淄博琉璃的关注。过去琉璃传承依靠师徒之间的“传帮带”,大师在整个行业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大师引领”的发展模式脱离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不适应以学校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艺术工艺需要传承,我刚入行的时候也是老师傅们‘手把手’带着。我个人觉得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在互联网时代把这门手艺传下去。”2016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中国传统手工艺玻璃灯工作品展”启动,任波作为关键学术导师和琉璃灯工传承人参与授课,面向院校的老师传授琉璃烧制技艺。

与此同时,任波也在全国各地巡回授课、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将自己多年的想法、经验和技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极具热情和创造力的新人,给这门古法工艺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无限的创新可能。

第一站选在了景德镇,短短一年时间,景德镇的灯工琉璃工作室就从一家拓展到上百家。其中大部分都是任波的学生,或者是学生的学生。目前,任波的课程遍布全国十余个省份,累计教授的学生达上万人,“小炉匠任波”的标志也出现在越来越多的琉璃工坊与文创空间。“现在琉璃行业新人辈出,很多大学生、研究生的想法也非常奇妙,跟着他们一块做毕业设计,也给我的创作带来了新元素,教学相长,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任波说,“来自各大美院的学生们,来到我这打磨作品,很多都在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奖项。”

回首再看17岁的自己,任波坦言,当时做琉璃就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经过34年的耕耘,琉璃行业带给他的自豪感和价值感,让他在不知不觉中扛起了传承与创新的责任。工艺创新、材料创新、造型创新,让中国灯工技艺与国际对话和接轨,是他以后创作的方向。

“现在灯工技艺传承已经有了更多的方式,我计划将中西方的玻璃技艺融合起来,编纂成一本系统性的理论书籍。把自己的经验分享出来,为这个行业发展添砖加瓦,让世界看到中国琉璃艺术的发展历程。”任波说。

猜你喜欢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WWW.QZQC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泉州汽车网、大泉州汽车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